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县域工作的重心在于改善民生

[ 作者:刘琳 农华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582 更新时间:2016-04-05 录入:吴玲香 ]

县域工作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党坚强领导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撑。相对于城市工作,县域工作有着自身鲜明的定位和特点。可以说,县域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和农村、社会、民生、扶贫、民族、维稳等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第一责任主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第一执行团队,处理社会矛盾冲突的第一前线指挥。因此,县域工作应强化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突出抓好改善民生这一工作重点。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县域工作,应集中从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一是实施脱贫攻坚。这是当前民族地区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是头等大事。脱贫成效作为绩效完成的核心性指标,应与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直接挂钩。脱贫攻坚战,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政策落实,又要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指标任务。

二是持续改善民生。如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生态移民、改造危旧房、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新农合全覆盖、解决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好农村五保户问题,以及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寄宿、伙食、校车等问题。这些民生事,事关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愿望的聚焦点,必须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加快解决进度。

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加大对农村的交通、水电、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农村群众出行的便捷性,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生活用电的便捷性、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高质量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权益,等等。可以说,广大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是民生问题持续得到解决的重要物质基础。

四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立足于大农业基础之上,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联系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经济纽带。应以发挥自身优势、自身特色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休闲产业、长寿产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依赖外来救济、上级输血的困境,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城镇化、持续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五是抓好基层组织工作。县、乡、村三级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根基不牢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必须加大顶层设计,做好制度安排,把更多的执政资源、社会资源下移县、乡、村,特别是村一级党的组织和政权,从根本上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西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