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要从食物体系出发,培养可持续人才?
从环境层面来看:
全球的70%的淡水都用在农业中;
地球表面约40%都已开发为农业用地
(我们已没有更多土地与淡水了);
农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1/3的温室气体来自食物体系,加剧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
生物多样性因农业大大减少,“第六次大灭绝”正在发生;
从健康层面:
50-70%的土壤碳因土壤退化而流失,食物缺乏矿物营养;
全球至少20亿人患肥胖症与慢性病,而20亿人饥饿或隐性饥饿。
事实上,如果食物体系转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社会、环境、健康危机都会迎刃而解。如何从破坏自然的农业向恢复自然的农业转型,让食物体系健康、安全和可持续,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议题。
2、为何要跨界?
因为食物是一个极其跨界的议题。
拿我本人来说,作为可持续食物体系的研究者、实践者与传播者,我积累了经济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农业、土壤生态、营养、健康、环境等领域背景。我深深意识到,跨学科的背景让我拥有了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理解复杂的食物系统是如何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运作的。
同样地,跨界的团队,能拓展视野,取长补短,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提出系统性、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3、探索食物体系必须?
必须融合社会实践。我个人在国际组织对食物政策的研究、在美国森林生态农场和城市农场的务农经历,以及做社会企业的创业经验,都是结合实践在探索可持续食物体系,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只有亲力亲为,体验感悟,才能将可持续食物体系的理念与模式因地制宜地落实在中国各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何以为食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