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仇保兴:中国城镇化峰值预计在65%-70%

[ 作者:仇保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7 录入:王惠敏 ]

7月8日,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北京上海企业商会主办的第三届京沪经贸论坛上谈到新动能时表示,深度城镇化是未来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产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他认为,新常态化下城镇化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城镇化的速度明显放缓,机动化将强化郊区化趋势;二是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住房需求将持续减少;三是碳排放国际压力空前加大,能源和水资源结构性短缺将持续加剧,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也将加剧;四是小城镇人居环境退化,人口流失,城市特色和历史风貌正在丧失;五是交通拥堵,且从沿海大城市到中小城市蔓延;六是保障性住房积存与住房投机过胜并存;七是城市防灾、减灾功能明显不足。

“从世界上两类国家之一—新大陆国家(以移民为主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另一类为旧大陆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来看,其共同特征是城市化诺赛母曲线从第一拐点(30%)到第二拐点(70%)后才开始转向缓慢增长,我国许多城市在编制城镇化规划后错误地按照新大陆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来要求自己;而旧大陆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其第二拐点在55%左右就已出现,根据世界经验,这些国家的城镇化峰值一般在60%到70%之间,即我们预测中国城镇化峰值在65%-70%,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界限基本划定,城镇化速度从前10年每年增长1.3%下降到0.7-0.8%,这意味着与前几个五年计划期间相比,“十三五”期间从农村进城人口将每年减少700-800万人。同时我们通过调查发现,50岁以上农民工普遍存在回乡养老现象,有意愿继续留在城市的不到15%。” 

对此,仇保兴建议应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防止助推郊区化;以“韧性城市”规划整合城市整体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推行城市交通需求侧管理,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变革保障房建设体制,降低房地产泡沫风险;全面保护城镇历史街区,修复城市文脉;推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和修复农村传统村落;强化城市群协调发展管治,促进高密度城镇化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节能、适老改造,加快绿色建筑推广;以特色生态小镇为抓手,分批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以治理城市病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智慧库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