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永州获批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消息屡见报端。一座城市能够凭借自身的底蕴与特色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一个荣誉称号,的确可喜可贺。但是,兴奋之余,我们更应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怎样把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永州的“血肉”之中。
历史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一种认同。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称号和荣誉,它承载的是几千年以来的点点滴滴。在斑驳的岁月中,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化作为了流淌在河里的水、砌在城墙里的砖、刻在雕栏里的画,以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文化留存了下来。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当把这样一种精神和文化继承下来。
一栋古建筑、一块旧石板、一首老民谣,这些文化都不能被遗忘。在面临日益开放的文化市场中,具有显著特色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亦有可能被同化、被侵蚀。走在大街小巷,青石板的小路少了,水泥柏油路成为代表文明的标配;登高眺眼望去,青砖墨瓦的民居少了,高口大厦变成了衡量城市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走进文化市场里,特色的民族戏剧少了,可乐薯条配好莱坞大片成为了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的文化势必带来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又给相对保守、单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的才是精彩的。历史文化固然需要继承,但更需要的是我们去想方设法创新。什么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成为别具一格的经济增长极?从目前的一些城市发展经验上来看,把特色的、浓厚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以创新推向市场,打造符合受众口味、迎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历史文化是一个不错的回答。湖南凤凰县山多地少,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县城紧紧抓住“苗族”特色,以沈从文笔下塑造的湘西为突破口,成为了旅游强县之一。江西婺源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村遍布乡野,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徽派风格,成为了人尽皆知的“老家”。这些小城市工业基础、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就是靠着创新历史文化的手段打造成为了旅游胜地。
把历史继承下来,保护好境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创新的手段,把历史文化给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有这么个“独特”的地方,从而盘活旅游市场,激活市场经济,让历史文化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