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切莫让惠农资金成为“唐僧肉”

[ 作者:任我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28 录入:7 ]

在辽宁省辽阳监狱,有一批人正在服刑改造,其中包括几位私营业主和官员。他们身陷囹圄有一个共同原因,即把四级财政支持的惠农项目当成了敛财提款机。(人民网 12月26日)

不容置疑,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基于保障、改善民生的考虑,推出了很多惠民政策,有的辅以几级财政支持。然而,一些惠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却被当成敛财取款机、摇钱树。从基层村官,到国家级官员,从腐败官员到不法商人,不断上演着各种潜规则和骗术,大肆套取侵吞惠民资金,严重影响惠民政策落实。与此同时,涉民生政策性腐败还开始向一些“冷门”领域渗透,危害性同样不可低估。无论是给老百姓还是国家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必须遏制这种情况继续发生,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贪腐手段百出,涉农领域腐败成重灾区。拉拢腐蚀“一把手”、营造回扣潜规则、钻政策空子冒领侵吞……惠农政策领域腐败案件频发。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每年都要投入大量支农资金,面对越来越多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在内的相关人员打起支农惠农专项资金主意,争吃这块“唐僧肉”,其中暴露出的犯罪手法更是五花八门。从典型个案及全局情况看,目前涉农政策领域已成腐败重灾区,把惠农项目当成敛财提款机的情况比较突出,负面影响较大。

敛财已形成利益链,牵扯多方,隐蔽性强。利用关系找人,揽下有重大“钱景”的惠民项目,再利用设备采购机会弄虚作假、与设备生产商“做扣”,白捞巨额财政资金。最后,用空手套白狼的钱再大肆行贿……当这一幅利用惠民项目套取专项资金的贪腐图呈现出来的时候,着实令人震惊。这样的敛财链条,牵扯较多方面,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大肆套取侵吞惠民资金,从腐败官员到不法商人,不断上演着各种潜规则和骗术。主要有三种手法:一是拉拢腐蚀“一把手”,权力滥用牟利;二是营造回扣潜规则,内外勾结侵吞;三是花样百出钻空子,不法商人冒领。

政策性腐败势头渐盛。政策性腐败是指在制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过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济私,将政策异化成谋利平台的腐败行为或腐败现象。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违规性、违法性腐败的操作空间缩减,而涉民生政策性腐败势头渐盛。政策,就是对公共资源权威性的分配,谁掌握这项政策就意味着掌握了权力和资源,就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政策性腐败包含制定层面的腐败和执行层面的腐败,而对涉民生领域的惠民政策性腐败,从当前看,更多体现在执行层面。对于涉民生领域的政策性腐败,一般程序上合法、合理,表面上没有突破政策规定的任何界限,实质上却是借助资源的分配和权力的执行来谋取私利。

惠民利民政策实施的目的就是为改善民生,然而,民生补贴、惠民资金被违法套取和侵吞的案件高发,惠民利民的好政策被腐败分子异化成牟利工具,这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有必要把涉民生政策性腐败当作重要课题来抓,让民生政策真正发挥其作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