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接受组织的批评教育。这次提醒谈话对我个人非常及时,我一定认真改正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不足,并帮助班子成员共同做好工作。”前不久,一位中管企业主要领导干部因班子成员不团结接受中央组织部提醒谈话后真诚地表示。(央视网,12月8日)
不止是这位中管企业主要领导,任何一位干部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摇摆走向坚定,从迷糊走向清醒,必然要经受各种考验、面临各种诱惑,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注定需要组织精心雕琢、随时敲打。2015年6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为组织敲打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范。截至今年6月底,共提醒函询诫勉21.2万人。特别是今年以来,工作力度显著加大,上半年共提醒9.4万人、函询2.5万人、诫勉1.3万人,分别比去年下半年增长62.1%、108.3%和30%。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领导干部的拳拳苦心和惓惓之忱。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既是百里挑一的能人、品性高洁的贤人,也是滚滚红尘中的普通人。生活中也有缺点,工作上也有不足。当领导干部的缺点初现,工作不足刚露端倪,组织人事部门就要立即跟进,通过提醒、函询、诫勉等方式,敲到点上、打在痛处,促使干部及时警醒、马上回头,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让领导干部走稳走远。
敲打贵在持之以恒。组织要综合运用干部考察考核、巡视、选人用人检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等成果,抓住任何一个小苗头,找准任何一处微“病灶”,用好提醒、函询和诫勉措施,推动干部中的一些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防止领导干部“小毛小病”渐变成“不治之症”。
敲打贵在有的放矢。当前,组织要注重围绕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确保各级领导干部紧紧结合让地方换届风清气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狠抓重要时间节点,“对症下药”式加大提醒、函询和诫勉力度,督促领导干部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力争“针针见血”,“药到病除”。
敲打是爱之深、言之诤、责之切。从严管理监督必将与干部伴随一生,必将让那些勇于接受敲打、乐于接受锤炼的干部受益一生,从而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