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多名县长纷纷为其主政的区县代言起了农产品。一县之长放下了“身架子”,戴起了“草帽子”,为当地的农产品主动叫好卖座,何不大方地给他们点个“赞”?
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到“当官既为民做主,也要兼顾卖红薯”,越来越多的地方主吏深谙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古代的官老爷们大多喜欢坐衙门,一把太师椅,两队威武兵,若是有人击鼓,首先也得端出“官架子”,随后大喊几声“威武”以显衙门与“寒门”的区别;若是无人鸣冤,一壶龙井茶,再来个回笼觉,便是朝九晚五的“神仙日子”。
“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古往今来,检验官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始终没有变化。与历史相比,党和人民现在对为官者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以往单纯的“坐衙门”显然已经不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要求、鼓励为官者要主动走进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干群关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县长们纷纷卷起了裤腿,走进了泥地,左手一颗大白菜、右手一株大萝卜地推销起了农产品,以期达到拉动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经济的目的。
没有了“官架子”的官更亲切,浑身是泥土的干部更可敬。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蔑称八路军是“泥腿子”、“土八路”,殊不知,正是靠着这股子泥土气息,依赖着广大的老百姓,八路军的队伍才“越打越多”,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回来老家。和平时期下,社会发展成为了我们的第一要务,如何在“新常态”下把当地的经济搞好、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小康是急需解决的难题。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比谁口号喊得响;全面小康的成功实现,更不是比谁更能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事创业想要成功,就得把根深深地扎进人民群众这片深厚的泥土中,真抓实干、真想真做才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