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努力实现从不敢到不能、不想的迈进

[ 作者:王京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2 录入:实习编辑 ]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笔者认为,这一系列准则、条例的出台,必将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的迈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重要内容,先后提出中央八项规定、狠刹“四风”问题等重要举措,特别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反腐,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使全党上下“不敢腐”的状态已基本形成。但一些党员干部仅仅停留在 “不敢”的层面上,往往一旦反腐力度稍有缓和,这种“不敢”便失去“药力”,腐败问题将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要想真正遏制腐败问题,必须从思想上抗拒、从行为上规范、从制度上约束,向“不能腐”、“不想腐”的更高层面升华。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党的纪律处分的重要原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准确定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不敢腐”虽见效快,但持久性弱,且仅在治标,抓一抓就变一变样,要是不抓、轻抓,就容易反弹,是反腐工作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腐”、“不想腐”才是治本之策,稳定性强,是治理腐败的更高境界。这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进一步织密织牢了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为党员干部划出了红线,使每一名党员干部在阳光下、监督下用权,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是一个行为规范到思想自觉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转化、认识升华的过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对于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拒腐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制定的《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热”起来、标准要求进一步“严”起来,能有效断绝党员干部的腐败念想和欲望、有力提高其思想境界和目标追求,从而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根基。

这次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构筑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各地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折不扣地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新局面、新境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中共山东省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