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桂林晚报》报道,平乐县阳安乡古端村部分村民在查看村里的财务收支账目时,发现了不少村干部打的“白条”。“其中有20多张白条是关于‘办理公益林补偿款事宜’的支出,内容为招待县林业局领导、工作人员费用,以及送的礼金等,总支出上万元。”
20多张“村级白条”、上万元现金,是村干部虚构支出私吞钱财?还是林业局干部职工违纪受贿?这里边的问题不少也不小。
村子的钱怎么花,村民理当有知情权,现在村民对这些“白条”提出质疑,村干部就应该站出来说清楚。然而,作为“白条”经手人的村干部,要么是“时间太久记不清楚”,要么是支支吾吾回避实质问题,这反而更让人觉得有问题。如果这一次不彻查彻究,以后村干部岂不是更有恃无恐?村里的收支也就可能成为一笔糊涂账。更进一步追问下去,其他地方的村级财务收支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村干部有没有打这样的“白条”,都该好好地查一查。
如果“白条”所列内容不虚,办理公益林补偿款确实需要“开销”,那么,这些开销有什么依据和凭证?倘若没有,钱只是落入了林业局干部的腰包,那很明显就是受贿。这是林业局工作人员故意刁难,暗示村干部要“意思意思”?还是村干部主动要“表表心意”?除了古端村之外,平乐县其他村“意思”了没有,这应该也是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吧。
报道中说,纪检部门来村子查了,说是“没有什么问题”。村民却不这样看,既然“没有什么问题”,那就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是村干部没有私吞钱财,还是林业局干部没有受贿,总得有一个事实清楚的结论。假设“没有什么问题”成立,那20多张“白条”和万余元现金又怎么解释?纪检部门的“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自己都难自圆其说,村民当然不会信服。
20多张“村级白条”摆在那里,经手人也都能找到,只要狠下心来想查出个子丑寅卯,事情终归会水落石出。要知道,20多张“村级白条”不能成为“悬案”,因为这其中有民心所系、群众期待,更有对反腐惩腐的决心、信心和态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网 2016-10-1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