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召开,将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扶贫又扶志,让老百姓不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真正富裕起来。(8月20日 新华网)
乡村旅游和扶贫,这两者又完美结合在一起了。乡村旅游,旨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更好盘活农村经济,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十三五”期间,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是融为一体的。而乡村旅游,把城市的丰富资金与居民的闲暇时间,与农村的丰富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实现“有钱、有闲”与“缺钱、缺业”的有机统一,是城乡一体、全域旅游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有机契合点,这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圆满胜利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这在今年已成为热词,在大力推动旅游发展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又被单独提出。古老中国,很多古老农村,保存着完整的古刹宝寺,以及幽美的自然风光,鲜有人涉足,加之千篇一律的城市化建设,充满自然气息的乡村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特别是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一些土特产的乡村,能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满足人民的双重需求,成为人民周末以及短节加入出行首选。在钢筋混泥土的建筑里面工作一周,想要得到身心的全放松,乡村旅游就成了绝佳的选择。
2020年全面脱贫,这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要如期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全方面的努力。前段时间,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蹲点凉山州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是凉山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结果,既和其地理位置有关,也和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关。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又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也给我们启发和思考,发展旅游也是实现群众脱贫的一个很好途径。结合农村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这能够摆脱农村长期贫困的落后面貌,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投入和帮扶,帮助农民寻找到发展之路,防止脱贫又返贫的现象。作为政府,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便利的道路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首要条件,同时要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搞好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对一些公共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形成管理制度,有秩序、有方向的发展;作为群众,要充分利用自有资源,搞好自身定位,是发展农家乐还是植物水果园等,找到落脚点,尽可能优化自身服务水平,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农村固有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利用这些自然风光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我们也是在积极推广农村特色文化,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挖掘,这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个有利途径。往往在一些落后的贫困地区,和外界接触较少,在民族文化保存上具有优势,能够更多展示本土文化,和那些过多被干预和开发的景点比较起来,更具潜力和价值。乡村旅游作为经济的一个增长点,联合旅游脱贫,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中来,从被动到主动,依靠自身的劳动去换取小康,更能激发斗志,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实现高质量的脱贫。
作者地址:贵州毕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