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坪镇王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韩城讯(记者 程立忠 通讯员 薛建鹏 刘玉虎)为了迎接全民旅游时代,积极响应国家、省及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建设的战略部署,韩城桑树坪镇王峰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抓早动快大力发展,使该村乡村旅游呈现出蒸蒸日上态势,吸引了周边络绎不绝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五一”期间,江苏卫视栏目还专程到王峰村采风拍摄,由市区到村上一日游每周开展一次。今年上半年,王峰村共接待市内外游客6000 余人次。
王峰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和做法
高点规划,提升品质。王峰村乡村旅游依托古寨、古寺开始,从农家乐起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步伐,全面治理环境,清理垃圾,拦坝蓄水,修桥补路,美化环境。现在国家级历史传统村落与国家生态文化村已经申报。由上海经纬规划院设计的高起点规划也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民俗自然,综合开发。王峰村始于隋朝、兴于宋,盛明清。市级保护文物有隋朝摩岩石刻、元代玉皇庙,明代古寨和祖师行宫、清朝王峰桥、戏楼等数处古建筑,人文景观不胜枚举,久为游人憩游胜境。王峰村把历史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传统文化、风俗民俗等精心保护下来,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近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同时,利用三河交接优势,开发打造龙潭、老虎河一线天瀑布,形成令人惊叹的自然瀑布群,开发老虎河大峡谷,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人。
更新理念,拓展内涵。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顺应游客心态,结合农村产业,王峰村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着力打造花椒产业园、特色农业园、湿地公园,不断满足游客需要。住农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参与体验式的劳动受到游客欢迎和参与。
优化环境,提升人气。一是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开展美化绿化亮化。村内供电、太阳能路灯、公厕、农民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电信网络、有线电视、视屏监控等配套设施齐全。新村绿化面积13655㎡,栽植垂柳、樱花、木槿、紫薇等多种绿化树木1786棵,草坪7749㎡。条条道路直通入户,人行道快车道一应俱全,成为集经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景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2015年被评为美丽乡村。
精准投入,全员参与。王峰村旅游从一个块石头,一条路都是精打细算,通过一班人和全体村民的广泛参与,小投入逐步发展为大景区的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点。王峰村在生态文化建设上,坚持完善和规范公民生态教育内容,引导参与“身在景区、爱护景区、建设景区”活动,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干部、部分群众各认养一块,包成活、包管护,并通过挂牌命名“党员林”、 “青年林”、“巾帼林”等形式,巩固生态文化成果。
发展镇村全域旅游工作对策与建议
发展镇村全域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建议:
1、统筹推进。要摒弃抓乡村旅游就是大投入、大开发、大搞景区建设的传统观念,围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的理念,把全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让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把家园变成花园,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从而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全市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目标;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富裕美丽家园。
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芝川、金城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党家村、王峰古村落沿线景区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2、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韩城特色的饮食业。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我市西北部窑洞客店、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核桃、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韩城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韩城秦腔、看到韩城秧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3、务实发展。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发展全域旅游。一是注重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对有技术支撑、有经济支持、有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予以适时适度开发。对暂时不具备开发能力的景区,待时机成熟了再启动,严禁低水平建设,低档次开发,让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造福子孙后代。二是注重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全域旅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梳理好旅游目的地核心特色后整体布局,围绕统一的主题进行体系化建设,久久未功,善作善成,切勿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粗制滥造。以景区、山区为依托,量身打造生态游、森林游、乡村游、观光游、体验游等旅游品牌,为全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注重处理好本地游与外来游的关系。继续坚持“内外一起抓、大小一起抓、长短一起谋、城乡一起推”的发展思路,克服贪大求洋的思想,对王峰、板桥川道景区景点进行打造和包装,推出5条以上短线旅游线路,由本地人游带动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后做强。四是注重处理好内力与外力的关系。发展全域旅游既要充分发挥市内人士和民营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进知名企业来我市开发旅游项目、参与旅游建设、打造旅游品牌、营销旅游产品。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陕西农村网 2016-05-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