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这个时候,中国2亿4600万流动人口当中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回到家乡去过春节。彭博视点刊文指出,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年度人口迁徙,通常都会进行得波澜不惊,但今年,很可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
虽然假期是2月7日才开始,但是已经有众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建筑业和家电业工人,都已经因为中国经济的减速而提前回家了。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这些人的到来也就带来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如果这些劳动力过完春节不走了,会发生什么?
这担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2009年年初,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就有大约2000万流动人口回家过节时已经没有了工作,让人们开始担心社会不稳定。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确实是发生了。不过,当年晚些时候,中国庞大的刺激计划推出,这些失业者当中的大多数似乎又重新回到城市去工作了。
这一次的局面全然不同。2009式刺激再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中国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指向乡村的长期反向流动趋势即将形成。这一周,国家统计局报告称,流动人口2015年减少了568万——大约三十年来,这一数字还是首度下滑。
现在,城市在许多人眼中已经不再那么富有吸引力了
当然,这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关,反映了劳动力的迅速缩水。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在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的衰落,以及乡村经济的稳步改善。面对这些趋势,政府措手不及:他们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城市化(198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19.6%,而现在已经超过50%),而对于乡村发展,直至最近他们才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和资金,推出了各种计划,从基础设施改进到信贷支持等。今年,农村人均收入预计将史上第一次超过1万元人民币,增速连续第五年超过城市。
不过,经济从来都不是中国人迁移到城市的唯一原因,同理,许多流动人口回到家乡,也有非经济的动机,比如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或者是为了吃到无污染的食物。
“外出务工人员的根在农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家杨团9月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对土地是有感情的。”她估计,这种反向流动可能未来五年到十年内达到高峰。
整体而言,这应该算是好消息。这可以帮助缓解中国最大那些城市的过分拥挤,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流动人口回乡时,通常都见过了更多的世面,赚到了一些钱,而且也更有创业精神了——2015年上半年当中,在中国农村开办新企业的人数同比增长3.1%。大约有200万流动人口已经回乡创业了。这一趋势看上去大有加速的意思——中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的数字是,在过去一年当中,有超过4万的回乡人口试图创业。
政府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去帮助,比如通过小型信贷计划(回乡流动人口并不会吸引银行家太多关注)帮助他们更多获得融资机会,以及加速乡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上网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等。还有许多流动人口回乡后不见得要创业,而是会接受教育和培训,或者是就地找工作。中国的农业现在迫切需要现代化,政府可以建立农业职业学校,帮助他们找到进入中国刚刚起步的农业综合经济的通道。还有早就该进行的土地改革,可以允许农民真正有权选择该如何购买、使用和出售自己的那小小的一块地,释放出中国乡村的真正价值。
绵延三十年的大趋势反转过来,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面对这局面都不会轻松。只是,这种转变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几十年后,中国经济上最落后的一些地方终于开始获得改革的好处了。
单单这一点,就足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年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美股2016-1-2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