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民村有些冷,昏暗的灯光下村支书邵平刚围着火炉,盘点村里走出的律师:取得律师资格证的已有11个,还有四个从事律师事务所工作。村前的活动广场上,一群村民正为将在第二天召开的一个党建工作现场会布置会场,他们郑重其事地将村里律师的照片张贴在会议展板上,并取名为“法律顾问团”。(新华网 1月13日)
富民村其实并不富裕,恰恰相反,这个位于古蔺县西北45公里开外的大寨苗族乡大山深处的村子是实实在在的贫困村,有建卡贫困户126户427人。但另一方面来讲却很“富有”,因为该村有着堪称“豪华”的“法律顾问团”,从该村走出的都有11个,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在古蔺县城、贵阳等地开起了律师事务所,让富民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律师村”。这可算是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有句俗语说“穷乡僻壤出刁民”,按照这种思维模式,一个建卡贫困户400余名的贫困村,理应是一派“无教化”般的景象吧。但这些从贫困村里走出的律师,这些“金凤凰”,用行动演绎了“反哺”深情:从媒体报道中得知,这些律师 虽然都在外地工作,但平常靠着电话联系和节假日回老家探亲的机会,让富民村村民要“打官司”变得很容易。另外,还有七名优秀律师一对一联系七个村民小组,免费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富民村村民逐渐养成了有纠纷先咨询律师的习惯。一些“法律顾问”除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有时还趁着逢年过节回家的机会,为村民搞起了法律培训。有了这样的免费“法律顾问团”,富民村村民更知法明理,村子已连续八年“零上访”。懂礼守法在富民村形成了风气,村民也尝到了知识带来的甜头并愈发重视起教育。
成才不忘养育恩。成才固然重要,能在成才之后,用所学的一技之长反哺于乡,进而达到教化一方、净化一方的可喜景象,实在难以找到足以表达的赞美之词。贫困村的“法律顾问团”体现的是从故乡走出去的能人,不忘饮水思源、反哺于乡的高尚情怀,也是贫困村脱“贫”的可借鉴之道。希望出现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的贫困村“豪华乡亲团”,让摘掉贫困帽子的路走得更快一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