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说给残疾人发过冬福利,领回来竟然是一件超短裙和一件超短裤。”岐山县蒲村镇鲁家庄村的孙先生给记者投诉称,他卧床多年的残疾爷爷,却领到超短裙福利的事情,让家人啼笑皆非,“这不是戏弄老百姓吗?”(1月4日西部网)
严严寒冬,地方政府给当地残疾人发放过冬福利,这本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暖心之举,然而,对受赠者来说,此番义举却让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本次发放给残疾人的“过冬福利”不是质地极差的超短裙,就是又脏又臭的紧身短裤。如此无厘头的错位救助,不免让人哭笑不得、震惊错愕。反季节“倾销”过冬福利,不仅让政府部门的爱心救助大打折扣,招致社会大众的质疑与反感不说,更加凸显了涉事部门居高临下的施舍心态和典型的“老爷做派”。
可以说,涉事政府向卧床多年且肢体残疾的老翁发放裙裤,这种做法确实有些奇葩雷人,一来大冬天赠裙裤,可谓是“反季节”;二来残疾老翁赠超短裙、紧身裤,可谓是“反性别”、“反年龄”。表面上看,可能是有关人员工作上的疏忽,但深层次剖析,恐怕还是涉事政府缺乏一颗对残疾人士最为基本的尊重之心、友爱之情。
毋庸置疑,残疾人士是社会所公认的弱势群体,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社会额外的关心与呵护。冬日里,残疾人最急需的是什么?想必非棉衣、被褥等御寒物资莫属。作为残疾人士的“娘家人”,地方政府是残疾人救助的直接对口部门,自然应当对当地残疾人的数量、性别、年龄、残疾等级、类别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即便按照相关人员的解释,这批企业捐赠的衣物大部分都是女装,存在诸多现实的局限,在物资分配上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物尽其用”“精准救助”,但至少应该就发放物品的来龙去脉、发放衣物也可用于其他家庭成员等相关事宜提前做好告知,最大限度地求得群众的理解才是。相信通过有效的沟通,一众受赠者也不会无端刁难与指责救助部门。然而,涉事政府在这项救助义举中却只是充当了一个“二传手”的角色,只是保守而被动地将社会捐赠的爱心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倾销”到残疾人身上,如此墨守陈规,不仅闹出了不少笑话乌龙,也从侧面印证了涉事政府的懒政做派,难脱渎职惰政之嫌。
当然,爱心救助本身肯定是好事一桩,理应值得提倡与大肆点赞,但如果地方政府只是装装样子应付差事,诸如“冬日赠裙裤”的奇葩福利恐怕还是不发为好,否则,受伤的可能不只是民意民心,更会戕害政府公信与公职形象。反思“冬日赠裙裤”,地方政府只有真正立足残疾群体,转变思路、转换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对残疾人士多些敬畏之心,才能跳出“错位救助”的乌龙,切实为残疾人谋福祉。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