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1-21 录入:王惠敏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继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将继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一个“实”字。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诚然,农业强不强,取决于产业的天然性、生产资料优越性、劳动主体的关键性,这就需要在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等。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从而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与生态的振兴。农村美不美,不光是要外在美,还要更多的体现在精神意涵、文化意境。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人居条件。会议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的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实现乡村善治才能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而综合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必须针对痛点和难点,提升乡村发展品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要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让农民真正参与,就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

    “农,天下之大业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19,让我们一同走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新征程。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