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每开始一项工作,就需要加入一个群,大大小小的群几十个。每次打开手机,每个群里都有几十条信息。怕漏工作,不得不逐一刷完群消息。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大半天。每天疲于应付,反而增添不少负担。(网易新闻)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为精简文件简报,各级各部门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进一步减少文山会海,提升工作效率。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到基层工作压力越大,需要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越多,在“八项规定”的条框外,工作群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方面,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工作交流,缩短了上传下达的时间,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一些上级部门利用各类工作群下发会议通知、布置工作任务,收集基层数据、听取工作汇报,查看工作痕迹、督导工作进展,减少了发文数量,减轻了基层迎检压力。
但凡事要有度,如果每项工作都建立工作群,都要求基层干部加群,就会形成工作群过多过滥的现象。同时,工作群只能作为工作基本交流的载体,不能任何工作都依赖工作群,否则,查看群消息、回复群消息也就沦为了另一种方式的“迎检”。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基层工作虽然繁琐,但是具体,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的实与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地实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基层干部整天在工作群上忙碌,没有更多时间精力去落实工作,就会让工作群的初衷变了味,走了形,甚至成为形式主义的“新外衣”。
表格台账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下级报送的各类数据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实地考察,有的则是闭门造车,只有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才是最真实、最可靠的,才能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听取汇报不能代替现场督查,汇报材料反映的只是部分工作,很多情况下汇报材料避重就轻,大谈工作成效,只有通过现场督查,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根源,更好地指导、督促基层工作的开展;工作痕迹不能代替工作实效,有的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痕迹,为了应付检查,胡编乱造,工作记录、工作照片腾空而出,看似工作扎实,实则弄虚作假,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下功夫,才能确保工作实效。
(作者地址:大英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