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警惕“休假难”背后的形式主义

[ 作者:晟达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454 更新时间:2018-08-27 录入:吴玲香 ]

“大杨镇政府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年休假,请相关部门查询一下,还给员工一个应有的福利。”最近,一位网友通过“合肥市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反映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政府不让员工休年假。庐阳区政府随后给出的回复并未否认,称大杨镇目前大建设、水源保护区整治等中心工作任务繁重,为按质按量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工作,暂时未实行年休假制度。(8月26日 新华网)

“最开心的事情是上班,比上班更让人开心的事情是加班”,关于加班,网络上各种段子令人捧腹,不过,笑一笑背后往往更多的夹杂着调侃和无奈,为了某项突击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办的事务,偶尔加班也情有可原,可一些地方,把“5+2”“白加黑”工作方式作为政绩大肆宣扬,尤其是在行政单位表现更甚,甚至出现“几十年来从未休假”这样的情况,其背后原因不得不发人深省。

 关于休假,其实于情于理都有依据,从法律上看,法律明文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劳动法》也有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周工作时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从情理上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即便是机器也不能不间断运转,也需要润滑剂,换言之,工作繁忙,也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然而,为何对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为何总是想说休假不容易呢?

实际上,休假为工作让路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在东部沿海某市,由于创建卫生城市工作迫切,部分公务员每个周末都会被要求去街道参与集中劳动。云南有的地方此前就有群众反映,为完成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检查任务,该地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各级机关部门、各人民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周末双休、职工休假。据此,不难看出当前基层机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方式,仍是将任务打包分解、层层下压,公职人员疲于应对、不停加班,也令职能落地效果大打折扣。

列宁有句名言,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窃以为,这种将压力层层传导,逐级分解,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的工作方式实际上也是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现象关键是要抓住基层治理模式的“牛鼻子”,一方面要明确部门职责划分、确定牵头单位,防止无效沟通与低效重复劳动,抓牢日常职能的落地、落实;另一方面,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着力让休假成为共识,建立并完善相关休假制度。不过,对确需加班不能休假的情况,要酌情发放加班补贴,令加班有效率、见成效,如此,才能让充满形式主义味道的加班成为过去。

(作者单位: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