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租牛迎检:一场形式主义与作风问题的闹剧

[ 作者:蒋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27 录入:吴玲香 ]

不久前,为深入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县政府探索开展了“比进度、看特色、比突破、看亮点”的“两比两看”活动。这样一场旨在激励大家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做表率,创佳绩的活动,竟然发生了租牛充数、忽悠检查的闹剧?(7月19日,中央纪委网站)

几天前,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发生了这样一场奇葩闹剧:盐源镇党委、政府在认为当地敬天养殖场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示范性后,在两次到敬天养殖场进行视察后,只提出了“你们要重点把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工作做好,汇报时要重点介绍好养殖场发展的特色亮点”的要求,却并未进行实际性的考察。敬天养殖场的管理人郎学春却犯了愁,由于养殖场的资金不足,导致场内实有存栏牛羊并不多,并未达到观摩要求。为了达到观摩要求,郎学春便想出了从周边养殖场租牛的方法:向四合头、长湾、白沟坪等村民小组的养牛户以每天50元的租金租了10余头牛到养殖场。

一场租牛迎检的闹剧就这样上演了……

县里搞“两比两看”活动,旨在激励大家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先锋,做表率,创佳绩。通过养殖发展当地经济,这本是带动脱贫致富的一件好事,结果却成为了网民们当做饭后茶点的一场闹剧。闹剧的背后,却深刻地反映出形式主义与部分官员的作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明确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镇雄县搞的这个活动,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效果。口号喊得响亮,实际行动起来却是走个过场,实际产生的利益也是寥寥无几。

不注重细致调查,哪里知道各个家庭需求的脱贫方式,有的地方可能适合发展养殖业,有的地方又可能适合发展种植业、渔业、林业……这时候就需要当地的官员进行详细的考察评判,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选择最适合、合理的发展途径和方式,才是筑牢脱贫攻坚的基础。近年来发展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而导致的项目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既浪费时间又劳民伤财,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盐源镇的党委和政府官员实际去了敬天养殖场视察2次,却只是提出了整治环境和完善制度的要求,并未深入了解,如此,只注重表面功夫,不关心具体情况,不下足功夫,必然得不偿失。为了应付检查,而“依葫芦画瓢”的造假,这样不切实际的行为,完全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漠视了人民群众期盼的内心,更是与党员干部务实作风不符。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是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如何杜绝形式主义,整顿党员干部作风,必然要对症下药,刮骨疗伤,更要从思想上转变作风,在工作上注重实效,在监管上履职履责。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