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垃圾围村”不容忽视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23 录入:吴玲香 ]

云南镇雄两少年被垃圾吞没,贫困地区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待解。7月13日上午,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花山乡花山村燃起送葬的爆竹和烟花。三天前,周姓兄弟俩人到垃圾场旁的山坡上放牛时失踪;两天后,遗体被从垮塌的垃圾里找到,已无生命体征。(新华网,7月20日)

“垃圾山”无人看管、没有护栏,里面的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而在雨水浸泡及自身重力下,“垃圾山”此前曾发生过规模不一的十余次垮塌,都未被视为隐患。看罢到此,两少年被垃圾吞没殒命,也就见怪不怪了。“我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很多问题都暂时没办法解决……我们县里面都没有处置垃圾的能力。”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无力对“垃圾围村”作出有效的治理,这或许也是一句实话。“等我们的垃圾发电厂建成以后,我们就会把这些垃圾全部进行清理。”一个“等”字道出几许期待,也道出莫名的无可奈何,解“垃圾山”之困明天在哪?

曾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一样东西会只增不减,那就是令人窒息的垃圾。“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农村垃圾治理已然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老大难,尤其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因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诚然,城市垃圾因为地方逼仄实在不能忽视而不得不摆在人前,而广袤的农村地区却因为幅员辽阔或是地方财力、人力、物力有限,看不见也就权当没看见。就事实而言,无论城市也好,农村也罢,“垃圾围村”都不容忽视,更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得“面上”光鲜。

毋庸置疑,村收镇运县处理,这是我国当前多地在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一条村镇垃圾处理模式。长期以来,环卫工作都是重城市轻乡村,不要说村一级,就是乡镇一级,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也是严重不足,导致不少乡镇的垃圾清运设施不足,垃圾处理没有场所和设施。因此,只好乱堆乱放,甚至于想出利用“河水冲走垃圾”、“空气蒸发污水”的“处理”办法来。至于前面所提及的“垃圾发电厂”更应该算得上“纸上谈兵”了。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缺乏的情况下,成本低、易于操作也就只有露天堆放。如此这般,“垃圾埋村”恐怕也非危言耸听。

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的弱项和难点。毋庸讳言,要消除“垃圾围村”,就必须清除乡村治理的“盲点”。但问题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在加速,垃圾体量只增不减,目前我国有上百个城市、近千个县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语境下。这些县市的垃圾,能运到哪儿去呢?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50多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和非无害化处理的仅占37%,全国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对此,从国家层面对垃圾处理也做出了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要让现实大于理想,需久久为功。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垃圾围村”既有历史欠账,也有现实尴尬。不“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解“垃圾围村”得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得明确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内外兼修、从源头抓起,为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不规避、不逃避,在现实中谋求垃圾的“去处”。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