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假整改”的空间还大吗?

[ 作者:江春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5 录入:吴玲香 ]

新京报记者统计,“回头看”十余天以来,至昨日已曝出14起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涉及此次“回头看”的全部省份。(新华网,6月14日)

对于环境污染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问题,短短10多天,就发现14起,涉及10省份。中央环保督察第一批“回头看”的全部省份都牵涉其中,无一幸免。人们不禁要问:留给假整改的空间还有多大?笔者认为,假整改存在、生存的机会和空间已经不多了。

第一,“假整改”已经激起共愤。从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和督察人员的话语中,可以看到:“敷衍塞责、虚假整改、层层失守、变本加厉、触目惊心、令人震惊”等词语多次出现,对假整改流露出了强烈的愤慨之情,激发了整治假整改的坚定决心。“要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打击一刀切、懒政、惰政行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极应付和疏于担当”。

第二,“假整改”的原因已经找准。透过假整改现象看问题的本质,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问题。一些地方主官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高,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领悟不透,思想认识不到位,行动自然有偏差。二是畏难情绪。环保整改还欠账、补短板、肯硬骨头,如果怕这怕那、畏缩不前,环保问题就始终存在、摆在哪里。三是作风不实。开开会、动动嘴,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不检查、不考核,没得连环炮、杀手锏。四是腐败问题。有些地方环保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利益牵涉其中,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症结已经找准,只需对症下药!

第三,对整改成绩认识很清醒。公正地说,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严重污染环境犯罪、司法机关依法审理环境污染罪和纪检监察机关对环保领域跟进监督执纪问责,环保问题整改总体较好,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中央环保督察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没有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迷失方向,反而对可能存在的假整改有预见、存在的走过场有预判。正是这样,中央环保督察组才能将地方平时没有发现的问题一一发现、真实再现;正是这样,中央环保督察才将专项督察和“回头看”环环相扣,久久为功,不是折子戏,而是连续剧。

第四,环保督察阻力明显减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和叮嘱讲到哪里,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政治保障;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保工作格局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正在形成。进厂督察、现场督察、敲门督察、微服私访等环保督察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配合度进一步提高。

说到底,“虚假整改”问题就是“作风建设”问题,“治污”的关键就在于“治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不断延伸、纵深发展,留给“假整改”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