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次去过安吉,以前却没有听说过鲁村。
这次随陆城街道赴江浙沪考察团学习时,它已经大红大紫。报纸上、电视中,不断出现它的名字,全国各地也络绎不绝地有人来鲁村参观学习。
安吉鲁村,坐落于安吉县中部,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规划的303省道穿村而过。
我有点纳闷,一个平地里突然冒出来的小村子,因何声名大噪?安吉的青山绿水早就享誉全国,鲁村凭什么脱颖而出?
去鲁村的那天,天空中飘洒着蒙蒙细雨,湿漉漉的鲁村在远处露出朦胧的轮廓时,我脑海里跳出来的却是鲁迅笔下的鲁镇。
很多人都知道,浙江绍兴方圆几百里,其实并没有鲁镇这个地方。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鲁镇,只是先生依据自己对绍兴一带水乡小镇的儿时记忆,概括的一个虚构的艺术文本。
多少年后的今天,绍兴人在柯岩风景区,打造了一个鲁镇主题公园,试图展现清末民初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和自然风光;还原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一个个故事场景,以此招徕八方游客。孔乙己喝酒吃茴香豆的咸亨酒店;闰土和作者一起抓小鸟的西瓜地;村民们乌泱乌泱赶去看社戏的平桥村戏台;祥林嫂帮佣的鲁四爷家的老宅院……
可是,今人新造的鲁镇,砖瓦屋檐、牌坊门廊,都透着水泥的味道;石桥街巷,水路客船,也没有岁月包浆年复一年的滋养,哪里会有鲁迅笔下的鲁镇那种血脉和气息呢?
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鲁村,是一个贫穷小山村里平地而起的旅游景区,游客持续不断地增长。可我却未免困惑,连鲁镇这样能依据鲁迅先生的小说讲出一个个故事的主题公园,都未免有生硬和造作之嫌,一张白纸的鲁村,没有任何人文底蕴的积累,靠什么来吸引游客?又如何在穷乡僻壤上绣出美丽蓝图呢?
雨中的鲁村显得沉静而安谧,远山一片青黛,绿水蜿蜒流淌,空气里有阵阵青草和泥土的味道。听不见嘈杂的人声,也没看到想象中出了名的村子应该有的那种喧哗与热闹。鲁村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很淡定很自信地等待着人们来撩开它的面纱。
导游先带我们走进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厅,那里陈列着各种当地土特产和手工竹制品,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憩或者购买喜欢的东西。对于这些,我历来没有多大兴趣,于是便穿过大厅,来到一片清澈的湖水面前。
湖水四周青山环绕,郁郁葱葱的松柏翠竹像天然的绿色屏障,把雾霾和尘世间的龌龊一下子都屏蔽在外,心境像被湖水洗涤过一般明净清凉。
这时,突然有一只白鹭鸶,从远处的绿荫丛中腾空而起,扑扇着硕大的翅膀,在我们眼前翩然飞过。
因为鹭鸶飞得低,距离近,我甚至清楚地看到了这只如仙鹤一般美丽的飞禽背上,载着一小片绿叶。鹭鸶全身雪白,羽毛上似乎滚动着晶莹的雨珠;青玉般的尖嘴,像春天里刚刚拔节的嫩笋;一双细长的腿在空中伸展,犹如芭蕾女孩飞扬的舞姿。
我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著名诗句: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虽然眼前的湖中并无成群的鹭鸶,也没有惊得一树梨花飘落水面,飞过的白鹭鸶仅有一只,但它轻盈掠过碧绿湖水的身影,已经留下了一抹惊艳。
我有点意外,也有点惊讶。我知道鹭鸶是一种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但是鹭鸶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很挑剔,它们喜欢沼泽、池塘、湖面,或水边树林等温润的湿地,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标志性物种。
想着想着,被曹玉萍、鄢正芬、杨泽选喊我为他们照相而打断,于是,拿起相机为他们在鲁村留下了美丽瞬间。
我到过安吉五六个地方,这一大片绵延铺展的青山绿水,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故而快乐地生活着各种鸟类、禽类和其他小动物,它们在这个绿色家园中繁衍子孙后代,乐此不彼。但是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在安吉看到鹭鸶。
突然间就对鲁村有了一份小小的心动,我相信能够招来鹭鸶的地方,一定是环境最美的,空气质量最好的,生产出来的各种食物最安全环保的,人心也会是最干净的。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坐上了导游安排的红色观光小火车。据说,这就是鲁村人最自豪的旅游亮点。一条不足一米宽,像小神龙一样蜿蜒在绿色中的铁轨,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一边是田野、绿地,和溪水;一边是竹林、树丛,和青山。红色的小火车像丝带一样,串起了分布在鲁村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十八个风光不同、特色迥异的农场。
这些农场都有自己好听且主业一目了然的名字:鲜花农场、灵芝农场、牡丹农场、石斛农场、野猪农场、美冬青农场、生态科技农场……
游客既可以欣赏田野风光,又能够采摘时鲜瓜果蔬菜;既可以带着孩子来生态科技农场实地学习,又能够在高山牧场挥手扬鞭,释放身心;假如你有兴趣,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在土灶上一展厨艺,农家土鸡和湖里现钓的鲜鱼,绝对能让你味蕾盛开,恨不得大喊一声:舌尖上的鲁村;若是还不过瘾,你可以去葡萄农场体验葡萄酒的酿造过程,若被迷醉,就在葡萄架下睡上一觉,做个美梦。如果你流连忘返,那么这里每个农场几乎都有民宿,住个三五天,那效果,美容院里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村委会主任向我们介绍,现在村里共有18个差异化的农场,这些小火车和绿道就将这些农场串联在了一起,让整个鲁家村变成了一个大型综合旅游区。 “以前这里垃圾遍地都是,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农田、山林荒废了,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去,愿意回来的寥寥无几。”村主任回忆道。如今,年轻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参与到建设之中,其中一半的农场主都是本村的村民,近1000位村民的工作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截止2017年底,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不足30万增至近一个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28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5万增至3.29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和村民收入的显著增加。
离开鲁村时,雨后初霁的乡野间,翠绿的毛竹,与蔚蓝的天空交织成一片绚烂的画图。
我在想:如果还有20年,世界的游客或许也会慕名而来,鲁村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绮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宜都市陆城街道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