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篇名为:《一觉醒来,微信工作群已“爆炸”,“现代办公条件”缘何成为基层干部的“坑”》的文章,该文章讲述了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从晚上十一点睡觉到早上六点的功夫,微信工作群的信息已经爆炸了……由于每天忙于应付手机app系统和各种各样的“微信工作群”,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精力被过分消耗,工作难以沉下去。
大数据时代的现代中国,互联网+办公服务已经成为日常,现代化办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然而,办公需要“工作留痕”,却徒增了基层干部的烦恼,群众也会戏谑自己像是一个拍照的吉祥物。众多工作内容都要记录在电脑上,有的工作内容反复在不同的办公软件上记录,上级要求数量,基层疲于应付,缺乏网格员的村子,村组干部更是对于应付“工作留痕”颇有怨言。
凡大事小事都要“工作留痕”过于形式化,用“工作留痕”代替工作监督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打卡制度。每天微信群里都是打卡痕迹,不论做什么事必先拍照,写上工作内容发到群里,然后才能安心的去开展工作。这对于基层干部以及村组干部而言已然成为一种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基层干部忙于应付信息处理,而分散大部分精力。过度要求“工作留痕”会消耗基层干部的办事积极性,弄虚作假也在所难免。
难道互联网的便捷反而助长了新形式主义的冒头?我想,并不是。对于现代化办公还用固有思维来操作,必然会产生冲突。本应是人来操作系统,人来操作手机,而在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的前提下,反倒变成了手机来操纵人,手机绑架人的状态,如此本末倒置,基层工作如何落实,办事服务如何提高。问题的出现必有合理性,只有转变思维,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把握好互联网与办公服务的度,灵活地运用互联网+办公服务,才能更好的推进工作。
(作者单位:雄关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