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他们的忏悔录,我内心非常震撼。如果他们平时能在小事上做到严格自律,就不会犯下大错。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警醒……”日前,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三溪乡反面案例警示教育讨论会上,乡纪委书记李晓锋谈了自己的体会。(中国纪检监察报 5月8日)
在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的解答为: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诚然,以忏悔录为蓝本,通过一些干部身边的案例,有针对性开展警醒教育,力争达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无疑是一种不错的警醒方式,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要求。但笔者以为,该如何用好警示教育这把“利器”,还需要突破瞬间视角“洗礼”。
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但毋庸置疑的是效果却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和单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心选取案例,编写警示教育读本,拍摄警示教育片,打造警示教育基地,却在揭露反面典型这一关键环节上轻纱遮面,名字用“某”字代替,照片打上马赛克;一些单位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不管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身份是否匹配,不是针对教育对象的岗位、职务选取案例,而是“一锅烩”招待百家客;或是把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当成固定模式和流水化作业,只要交上心得体会就好。如此这般,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只“走形式”不“走心”,就没效果可言。
正面典型是最好的引导,反面典型是最有力的警示。问题是,如何创新形式,让学习文件规定、观看警示影片、开展廉洁课堂等形式,都有助于领导干部澄清思想认识。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是不断提升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构筑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思想堤坝的有益做法。更得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因,从源头上讲,都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权力观地位观产生变异,道德品行堕落变质。为此,开展警示教育不是独立行动,而要与制度建设相配套,不断完善、改进警示教育效果。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反腐不能仅仅依靠思想自觉,也不能仅仅寄望于警示教育。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澄清思想认识,能够防止腐败芽苗破土而出,起到正本清源、釜底抽薪的功效;而兼顾惩治与预防、创新警示教育形式,更能让正向价值深入人心,让错误思想无处容身。正因此,用好反面典型的教材,在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深入查找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为上自觉起来的同时,还得辅以有力的监督执纪。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开展警示教育,绝不能满足于创造一个模式、开展一次活动,而是要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使党员领导干部从心灵深处产生对腐败的警惕、对纪法的尊崇、对权力的敬畏,让这把小小“利器”达到“小试牛刀”之功效。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