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村调研时,有位村支书诉苦,头天晚上刷写了一个通宵扶贫反贪执纪标语。其他村也有很多村干部彻夜未眠。”“平时工作不到位,在需要迎接检查时突击加班刷标语,纯粹是形式主义。”“一些上级主管部门习惯往下送‘制度牌’。有些基层干部被逼得想出歪招,平时将牌子叠起来放置,哪个部门通知要检查,加个班把牌子给钉上,应付过关。”(人民网 3月27日)
作为基层单位,什么时候最忙?应该迎接检查时最忙。每当有关于安全生产、精神文明、治污减霾、防火防汛、组织党建等等检查,有些单位就要忙着补“功课”,补挂横幅,补写资料,上上下下抓迎检的弦,突击搞好各项工作。而当检查过后,一些欠缺的资料和存在的问题又回到原点。
干工作是给群众做的,不是给检查看的。在群众工作中,有些干部喜欢务虚名,平日敷衍应付,在工作中只唯上不唯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是否得到了落实、资料是否齐全总是漠不关心,得过且过。因此一听说有检查,心里就发慌害怕,只能突击应付,投机取巧。
就如近日基层干部反映,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有的村干部彻夜突击刷标语,有的临时钉挂“制度牌”。这种突击迎检的方法,已经成了某些政府部门迎检的“惯例”。可以说,“突击刷标语”是畸形的形式主义,不仅养成了不注重实际的坏习气和只务虚不务实的不良社会风气,还让群众怨声载道,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可以看出,突击刷标语凸显个别单位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浮躁心态。其实,只要平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上级或监管部门何时来检查都能从容应对。在检查中,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是一件光彩的事,就算有问题被指出来,也能帮助修正不足,促进工作进一步完善,何尝不是好事呢?
之所以突击突击刷标语,还有一个原因是想在各种检查、考核中得高分。想得高分是正常的,但平时不出实招,在临近检查时“抱佛脚”,只能是欺骗上级或监管部门,同时更是在欺骗自己。
总所周知,干工作,当多求实功,少务虚名。切实为百姓办实事、解忧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实实在在的业绩。作为党员干部,要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坚持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每时每刻都一样,有没有检查一个样,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群众拥护的事。如此,“两个全面”的宏伟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