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省份密集启动了2018年公务员省考的报名工作,今年各地的公务员招录政策继续注重基层导向,一些省份通过采取放宽招考专业限制、降低开考比例等措施,对基层艰苦边远地区给予政策倾斜。(3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在以往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历来属于报名人数少的“冷门”。基层岗位长期招不到人,导致基层公务员有“空心化”的趋势。事实上,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基层单位人才断层,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日益严重。即便有一些年轻的人愿意到基层,更多的也是将其作为一种跳板,很多人工作一两年后,还是会通过各种途径考走或调走,实在不行就干脆辞职不干,真正能安心长期工作的人则越来越少。
这种冷热不均分化说明,无论是价值选择,还是层级构架上都发生了异化,一方面表明吃苦精神正在下降,到基层去变得越来越空泛;另一方面,又说明制度设计本身缺乏合理性,对基层倾斜太少加剧了公务员组织的“二元结构”。基层即基础,基层公务员的空心化,会使基础的牢固性出现问题。
公务员考试岗位向基层倾斜,有助于人才培养“接地气”。公职人员深入基层,接触百姓的真实生活,才能不断历练成长。同时,招录部门不讳言“苦”,也有利于为公考热降温,引导人才合理分流。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个选择背后都有着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纠结和妥协,但无论做何种选择,都值得尊重和肯定。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考生。怎样切实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低、工作忙、环境差等客观问题,尽量为基层公务员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从待遇、上升通道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这才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应有的配套政策。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