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数字扶贫”阻碍脱贫之路

[ 作者:红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23 录入:吴玲香 ]

“脱贫攻坚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这是在民生福祉圆桌会上罗应和代表就当前正在不断完善贫困户的“脱贫摘帽”认定标准而提出的意见。(2018年3月19日 人民网)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部分地区面对脱贫任务重,考核奖惩严的双重压力,有些帮扶干部不是研究怎么“真扶贫”,而是埋头做“数字政绩”。研究怎么把帮扶对象脱贫的“成绩”尽快“算”出来,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专攻“数字”游戏,这种书面上的“面子工程”,脱的是贫困的“外衣”,实则毫无意义,并且严重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阻碍社会发展。验收脱贫,不仅要靠“写、填、报”,更需真抓实干,拿出实绩成效。在此,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自扶为主,主动作为。确保脱贫质量,关键要让贫困户具备持续的增收致富能力。靠等不是办法,勤劳致富才是硬道理。帮扶干部应积极引导,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思想上,积极把“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树立正确的脱贫观念。此外,行动上,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蔬菜种植、养猪等种养殖特色产业,主动作为,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帮扶为辅,出谋划策。帮扶干部要带头起好指导和助推作用,在政策兜底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分析致贫原因,因人制宜。针对就业困难的,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土地空置的,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定期下乡调研,查看发展成效,稳步推进脱贫进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成为脱贫的主角。

科学考评,严肃问责。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推进扶贫进程,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完备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考核评分标准。针对搞“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的,对扶贫工作不务实,脱贫结果不真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问责,及时通报曝光,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干部责任意识。

脱贫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稳扎稳打推进,聚焦致贫关键,通过“自扶”和“帮扶”的双扶方式,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双手紧握,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练出真功夫。凝心聚力,建立可持续发展,以“经得起时间考验”和“看得见经济收入”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好评,打赢脱贫工作这场硬仗,全面实现脱贫奔小康!

(作者单位:平武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