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力气要用在刀刃上,不应该消耗在五花八门的展板、画册、标语制作上,不应该用在重复的、无实质性内容的调研或会议上,更不应该掩耳盗铃式地用开会、发文件等代替工作落实。(人民网 2月26日)
脱贫攻坚是一项惠及困难群众的福利性运动,本身是件大好事。但总有些偷奸耍滑的干部,试图以“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蒙混过关,攻坚之作风不正,乱踩“高压线”辜负党和人民所托,可悲可叹可恨,更该可罚。
哀民生之多艰,扶贫本就该切身实地在走访中为困难群众所想,就是要单刀直入,切住困难群众贫困之要害,扶贫不搞花拳绣腿,要的就是真枪实弹,一心搞“数字脱贫”的干部必须端正自己的攻坚作风,否则扶贫大计难以真正实现。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所谓扶贫,就是要解决困难群众的贫困现状和发展问题,而非拿着纸笔随便记录几下的“表面扶贫”。干部要端正扶贫态度,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想困难群众所想,急困难群众所急。扶贫,先扶自己的扶贫精神。其次,要坚定务实不搞浮夸风。“数字脱贫”在各地都层出不穷,许多干部甚至在困难群众家里就把贫给扶了。脱贫攻坚战当前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搞不得浮夸风,更要党员干部们务实,不能为了完全工作而工作,也不能为了脱贫数字而赶进度。最后要有承担脱贫攻坚手的坚定觉悟。许多干部觉得脱贫就是走走过场,时间一到该回到自己岗位上干嘛就干嘛。这种立场极其不坚定的思想必须纠正。坚定挑重担、争当“脱贫攻坚手”的优良作风,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速度,将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才是真实地投入到了这场战役。
扶贫不易,作风建设亦难。但干部们要有在扶贫事业里大干一番的思想觉悟,也要有端正自己工作作风的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作风建设清明,才能在扶贫工作中不忘初心,踏实向前,才能将扶贫这场战争打到底。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