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不能让环境监测“打歪主意”得逞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02 录入:吴玲香 ]

近期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变成“冰雕大楼”等雾炮车喷淋干扰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案件被曝光。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31日表示,地方要端正政绩观,在改善环境质量上下功夫,绝对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打歪主意,动手脚。不管是否有意为之、是否影响数据质量,环保部对干扰环境监测的行为都“零容忍”。(新华网 1月31日)

环境保护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则是地方政府统计收集环保基础数据,为相关部门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果让环境监测“打歪主意”得逞,决策势必会出现偏差,给污染日益加剧的环境雪上加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整体在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但像雾炮车喷淋干扰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发生堵塞采样头;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甚至存在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不乏存在。个别地方存在考核压力大只是其一,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才是主要诱因。

早在2016年1月1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中,指出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出现伪造篡改的企业,企业和相关负责部门都将被列入不良“黑名单”。当然,随着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落实,环境执法司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众寄予莫大的期望。这也正如刘志全所言“希望地方在改善环境质量上下功夫,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打歪主意,动手脚。”

“人无利市,谁个早起?”。“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环境检测数据造假,无论是何种原因,不外乎是利益驱动,撇不开一个“利”字。企业可以因此少交甚至免交环境污染税费;地方环保可以因此显示治污政绩;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等目的,甚至出现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用来维护地方形象;违法成本过低。说到底,都折射出的是执法中的监管不力,信息不公开、透明所致。

为减少此类事件,环保部将启动环境监测条例制定工作,并将会同中组部等制定关于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的管理办法,构建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各地已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纳入当地“12369”举报受理平台,公众可以随时举报,并对地方查处结果进行监督。笔者以为值得一赞。

但监督不到位,一切都白搭。唯有让企业周边的环保组织、民众加入监督;把监测的数据公开、公示;对所有涉及环评造假、监测数据造假、排放数据造假的企业,进行更严厉的处罚,让其一旦造假,马上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对监管失职的地方环保部门,不但依法免职,更让其受到相关法律制裁。同时,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强化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

“在污染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没有数据诚信,何来环保公信?不能让环境监测“打歪主意”得逞,唯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以“零容忍”的重罚,才能遏制数据造假冲动,推动环境治理逐步好转。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