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党建扶贫为精准脱贫筑就精神高地

[ 作者:刘旻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7 录入:吴玲香 ]

今年以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下大力抓好组织领导、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岗位践行等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海南日报 12月25日)

目前,脱贫攻坚处于攻坚克难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等扶贫标准展开工作,成效不断凸显。然而,“我穷我有理”“我穷我怕谁”“等、靠、要”等“精神贫困”层出不穷、屡扶屡现。向以“等靠要”为主要特征的“素质贫困”宣战,筑就“精神高地”,推动扶贫进入快车道是当前形势下新的要求。

就当前而言,“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敌人,只有破除“等、靠、要”等思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才能如期实现。诚如海南省政府办公厅17个党支部与193名村民“攀穷亲”,先后组织党支部书记3次到52户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共计开展党建扶贫5次,这是今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的扶贫工作笔记上记录的数字,也勾勒出了这一年的扶贫工作轨迹,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助推扶贫实效落实最好的体现。

有句话说的好:“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这与“精神扶贫”不谋而合。物质帮助只是一种扶贫手段,精神上的富裕才是真正的财富。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物质帮助再多,可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挖掉“精神贫困”之根,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学习海南党建扶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精准脱贫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富口袋与富脑袋密不可分,只有坚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脱贫的内生动能,扶贫才能久久为功。学习借鉴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开展的党建扶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下大力抓好组织领导、学习教育、宣传引导、岗位践行等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身作则,带动家人、邻居、朋友和贫困群众,充当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捍卫者,让“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方向快速转变。通过全民素质的提升,让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实现党建扶贫带动“精神扶贫”,“精神扶贫”挖掉贫困“穷根”。

总而言之,扶贫之路没有移不走的穷山。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引擎”,要用好用活用足,以此打燃“精神扶贫”之火,推动精准脱贫之车快速向前冲刺。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人社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