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救助特困儿童 争取一个不少

[ 作者:雯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1 录入:吴玲香 ]

从今年开始,全省各级关工委把五类困境儿童作为重点关爱对象给予帮助。这是记者11月14日从省关工委获悉的。五类困境儿童包括: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特困供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其中,特困供养儿童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乡低保家庭中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近几年,全省各级关工委主动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共筹集资金3亿多元,帮助“五失”青少年解决了就学、就医、就业等难题。(11月15日 四川日报)

接下来,各级关工委将展开一系列行动:配合民政、公安等部门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依法加强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的监护;配合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完善救助关爱机制,对困境儿童开展分类救助;配合公安部门帮助无户口困境儿童解决户口登记问题;结合脱贫攻坚省内对口支援工作,深切关爱贫困地区的困境儿童。

“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良策。”为确保每名贫困生都能够沐浴到爱的阳光,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和学校三方的通力协作。确保特困儿童帮扶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确保“阳光操作”。

笔者认为,做细做实特困儿童帮扶救助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其一,深入家庭调查。每学期入校后学校组织成立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负责贫困生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工作小组应该对登记在册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上门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有调查人员签字、留有实地记录照片。其二,创新沟通形式。通过电话、短信、校讯通、QQ群、电子邮件、预约交流等多种方式,及时深度反馈学生情况,加强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架起交流的“连心”桥梁,齐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其三,严格公示监督,完善网络公示制度。要公开资助制度、资助名单、资助档次金额、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查询监督。信息公开的同时注意隐私保护。其四,长期联系帮扶。通过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步构建精准帮扶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实现中国梦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地址: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