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问题不仅体现农村文明,更是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各地提出指示意见,农村“厕所革命”已经势在必行,有几方面需要认真思考和斟酌,革命才能从本质上取得胜利。
短板为何数十年存在?大量走访农村群众,会发现目前农村仍然广泛地认为“厕所怎么能建在家中?”,有此思想的以年长者居多,对下一代思想观念多多少少有影响,成为农村陋习之一。究其原因是农村群众对厕所功能的认知,在目前处于的新时代有偏差。陋习具体表现有:居家厕所和畜禽厕所共用;厕所储存排泄物是生产工具等等。补短板应从思想认知上入手,农村群众主观上真正认为这个确实是问题,那么厕所革命才有主观能动性。
短板真的能完全消除?国民素质在提升,社会文明在进步,10多年前缴农业税天经地义,现在农业补贴理所当然,所以厕所这个短板是肯定会消除的,“旱厕”在文明、卫生和环保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肯定会被历史潮流淘汰。农村群众主动愿意改变生活习惯,改进生产方式,改善生活环境,以党的惠农政策引导和补贴政策为辅助,那么厕所革命才算有了群众基础和政策保障。
短板靠谁去切实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是各级干部的工作要求。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长期在基层一线熟悉农村群众的党员干部,在面临“厕所革命”工作时,一定会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一定会从每户农村群众做起,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助其养成健康、环保的正确思想观念,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将政策兑现到每户农户。打好了“政策保障,有人干事,能干成事”的基础,那么则所革命才会取得实质胜利。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迎阳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