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心里都有杆秤,只要一碗水端平,事儿就好干。”记者日前在河北省康保县探访三老汉村低保户评议,听到许多农民群众这么说。康保地处坝上,全县农民23万人,贫困发生率21%,是个深度贫困县。到去年底,全县农村低保户3万多人。评议低保户,如何能让群众服气,不仅关系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对基层干群关系的考验。(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笔者认为,低保户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是迫切需要得到社会救助的对象。低保对于他们可以说是“救命”的,是以,让低保暴在阳光下是保民的关键。
一方面,为防止作弊最有效的办法除了细致严格的“低保家庭”资格认定程序,再有就是信息公开,接受民众监督。一是利用固定公示栏、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横幅标语、召开社员大会、入社或入户宣讲等不同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二是抓紧时间按低保办理程序做好本次低保申报工作,对低保申报一定要有政策依据,必须严格把关,重点考虑有重病、重残、重精、重传人员的家庭,严禁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如有符合低保条件的群众评议不容易通过的,干部要做好政策引导,家庭确实困难只靠低保才能生活的,可以整户施保,严禁搞平均主义。三是低保操作过程、程序透明,结果公开。建设阳光低保、“三公”低保,做到低保法规政策公开、低保业务流程和程序公开、低保听证、低保公示、低保工作人员责任公开、低保举报投诉监督渠道畅通化公开化、低保信息资料多部门联网化动态化共享化、低保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公开、低保结果逐步公开等。低保不按规定流程和程序办理,不及时公开的要坚决取消,责令纠正,为广大农村贫困人群拉起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另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强化违纪处罚是个重点。一是健全约束机制,加强公开透明。严格按照信息公开要求,对低保政策、申报条件、申报过程和评选结果在村委会进行公示,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严禁“暗箱操作”。同时要设立投诉举报热线,加大监督力度。二是推进核对机制,有效遏制“错保”。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快建立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相关部门联网,对低保家庭申报的经济状况进行真实性审核,进一步提高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出台相关文件和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加强管理,督促落实,确保低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