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李意思,是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查干诺尔村二组村民,至今未婚。为啥?一个字——穷。他是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怎么实现的呢?11月9日,包联他的乡干部、乡党政办主任桑加拉给出了答案。(凤凰网 11月14日)
随着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为顺利使贫困县、贫困村完成摘帽工作,各个贫困县、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扶贫信贷贴息、党员精准扶贫示范、易地搬迁扶贫、道路建设、革命老区等扶贫项目也日益增加,扶贫项目是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头绪也就多了,为提高扶贫项目的建设效率,要加大扶贫项目的统筹整合力度,建立高效的统筹整合机制,提升扶贫项目的使用率,助推脱贫攻坚。
强化资源整合力度做好“加法”。通过自查和上级单位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类扶贫项目工程推进情况进行全覆盖集中督查评估,对项目推进缓慢,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效果不明显的及时“叫停”,组织农业、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会诊把脉”。对确实没有发展潜力、示范性差的,在征求全体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调整。通过融入本村成熟项目,实现收益后按比分红,或在乡镇范围内整合项目资金,通过抱团发展,凝聚发展合力等方式,实现“1加1大于2”,确保项目资金保质增值。
激发项目造血功能做好“减法”。强化要素保障,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推进稳定有序,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的示范项目,及时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验收,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以奖代补、拨付项目补助资金等方式,强化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及时给项目打好“强心针”。在输血的同时,注重强化示范项目的造血功能,减少示范项目对资金补助的依赖性。依托农民夜校平台,结合各村示范项目内容安排针对性学习课程,组织专家团队、社会组织对口帮扶,提高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能力素质,促进本村特色种养殖项目广泛推广,增强示范项目带动能力。
统筹运用政策资源做好“乘法”。建立协调机制,组织财政、扶贫、发改、交通、农业、国土、金融、水务等有关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研究制定统筹使用扶贫领域政策资源的具体措施。各职能部门结合本级扶贫任务,把产业道路建设、土地整理、金融扶持等项目资源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集中。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把项目资源用好用活,切实提高资金保障质量和使用效益。建立资金统筹长效机制,结合脱贫攻坚规划和专项规划,由发改、扶贫部门牵头,每季度对各类项目资源提出包括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在内的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并将其作为项目立项、审计的重要依据。
要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转变观念,统筹整合资源,按照“脱贫”标准,而不是“富裕”标准,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建设,对已明确的项目,要快实施、快推进,尽早发挥效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作者地址:平武县大印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