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当阳市官网日前发布了一则宣传当阳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的文章,但文题却为《灌阳县国土资源局多举措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除部分时间、数字上略有出入,绝大部分均与11月6日桂林市灌阳县在广西国土资源厅官网上发布的文本一致。(11月14日 新华网)
湖北当阳与广西灌阳,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同样的工作,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不可能做得一模一样。当阳市国土资源局不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却通过在网上搜索一些扶贫文章,把灌阳县做的事情变成了自己做的事情。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当阳国土局这次“乌龙事件”,追责一个办公室工作人员显然不够,倒是还要好好查一查该局的“精准扶贫”工作究竟是怎么落实的。因为连扶贫文章都要“精准抄袭”,又何谈去“精准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当下,从中央到地方至上而下地打好脱贫攻坚战,面对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一些地方对把脱贫作为考核官员的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一些地方官员又拿不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于是只得搞一些虚假的东西来糊弄上级,糊弄民众。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扶贫工作搞得好不好,不是一篇扶贫总结就能概括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众有没有受益、贫困群众会不会认可、贫困群众会不会满意,也不是靠干部的“自卖自夸”,而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抓实干,为贫困群众想办法、筹资金、找路子,带领困难群众走出贫困线、踏上小康路,才能为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脱贫致富的满意答卷。而很显然,当阳市国土资源局的扶贫工作无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拿来主义”怪象是形式主义、作风不实的直观反映,更是制约工作有效推进、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罪魁祸首”,只有将其彻底从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中“连根拔除”,我们的工作氛围才能更加求真务实,得到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戴。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