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提出全省将严格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人民网 11月14日)
俗话说:“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藉此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同样如此,它关系着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常抓不懈。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落实“一岗双责”,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食品安全事项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并且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主持召开1次党委常委会或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无疑,将食品安全纳入考核提升了监督“水位”。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备受民众关注。纵观近年来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例,监督形势虽然在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舌尖上的安全”总是让人忧心忡忡。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瘦肉精”到“皮革奶”;从镉大米到火锅底料(自制)中检出罂粟碱、那可丁;从酱卤牛肉中检出苯甲酸到螃蟹中检出硝基呋喃代谢物(氨基脲)等等如是。让这些原本应该出现在化学课堂、化工车间或者科学实验室的专业词汇,却成了人们熟知的“常识”。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就应主动发声,完善相关的监督责任机制,方能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安全。
筑牢最基本的安全线,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之一。事实上,食品安全不是人人能辨别,人人知晓食品的好坏就ok。
从宏观的层面讲,需要以最严的监管体系来托底,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严格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方面下功夫。关键要让日常监管硬起来、严起来。厘清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得规避只要不被曝光,只要没有闹出人命关天的大案,就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规避食品安全监管的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间歇式作为。因为,生产企业要有底线,监管部门必须扎牢防线,形成带电高压线。
时代在进步。保障食品安全,是永远不变课题。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有没有毒、有没有害,而是延伸到对健康、环保理念的追求。
为此,将食品安全纳入考核并非终极目标,还得防范于未然。要提高宣传教育的力度,为各类特定消费者群体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使各个群体接受更为有效的食品消费者教育;要充实监管力量,配齐装备,更新标准,培训人员,提升监管能力;要明确、细化分段管理中各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形成监管合力;要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力量,加大惩处力度。方能以食品安全的持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有权须有责。将食品安全纳入考核,提升监督“水位”,监督有多得力,社会信任度就有多坚实。这虽非一朝一夕之功和一蹴而就妥妥当当,但相信只要各级部门严格落实责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定能垒砌好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