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8日电,浙江省政府近日正式发布省政府令,公布修订后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该办法指出,有劳动能力但拒绝劳动者等四类情形,将被取消其最低生活保障资格。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推出的一项民生兜底政策。既然是兜底,就是只针对那些确实有这方面需求的社会群体,然而,有些地方却违背政策初衷,滥发低保,甚至有的村(社区)干部把发放低保当成自己贪污腐败的资源,拉关系走后门才能吃上“低保”已不是个案。低保乱象必须严厉打击,不能让低保乱象毁了政府形象、冷了民心。
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出台,有效解决了那些失去基本生活能力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彰显了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但是,最低生活保障是雪中送炭的工程,是解决燃眉之急的,不能当成为生活“锦上添花”的福利工程,更不能成为人人都想争取的福利指标。
中华民族的气节里一直都有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因子,不食嗟来之食的理念为大家所推崇,勤劳的美德被大家所追崇,懒惰和自暴自弃被大家所唾弃。有的地方,吃低保是迫不得已很没面子的行为,而有的地方能吃上低保却成为大家争抢的“香饽饽”,这是严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必须加以制止,彻底肃清。
中国自古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训导。低保只能起到最低保障的作用,不能带人奔康致富。然而,我们一些地方在落实这个政策的时候,部分基层干部夹带私心,把“低保”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分给了“七大姑八大姨”,把本该享受低保的人落下了,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更冷了群众的心。
加强审核监管是贯彻执行低保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低保政策宣传,细到哪些人可以享受低保,享受低保政策具体有哪些流程,要做到应知尽知,取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把好入门关,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对低保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绝不让一个符合条件的人落单,绝不让一个不符合条件的人上榜。最后,要加强动态监管,对那些弄虚作假骗保的行为,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列入征信黑名单,绝不让低保乱象有滋生的土壤和环境。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