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实现乡村巡视全覆盖群众始满意

[ 作者:李雪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30 录入:吴玲香 ]

通报的案件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套取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截留土地承包费”“骗取低保金”“贪占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等动用群众补偿款的案件30余起,超过通报总数的一半。(《人民日报》2017年09月15日04版)

新形势下,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迫切需要将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提炼、升华为可推广的制度,以更好地发挥巡视作用和充分发挥巡视“利剑”的制度威力,实现乡村巡视全覆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巡视机构的重要政治任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加快推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等“四好”全过程,是各级官员职责所在。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落实、资金下拨到乡村,脱贫攻坚一线的腐败风险也在逐渐上升,一些扶贫一线“实权”官员、村社干部频频伸出“黑手”,使原本属于贫困户应享受国家、社会补助或捐赠的“资金”“实物”成了他人的“囊中物”,广大群众迫切希望用巡视“利剑”斩断这些黑手。

应该看到全国41636个乡镇街道及其管辖的村(居)委会依然是当前各级巡视工作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有效解决好广大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显得异常重要和迫切。现实中总有一些基层干部利令智昏,被金钱欲望迷失了自我,时刻惦记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资金,有机会就想、就敢伸手。广大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行为尤其痛恨,因为“苍蝇”们以权谋私、侵吞公款、贪污挪用集体资财等直接损伤了自己的利益。

党的巡视制度由来已久,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对这种监督形式予以高度重视,进行过成功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的政治定位越来越准确,成效越来越显著。随着众多大老虎和小苍蝇在各级巡视中被揪出并被送上审判台,显示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治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巡视制度散发出新的活力和强大威慑力。随着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纪检部门在巡视工作中建章立制、充实力量,进一步明确巡视工作的重点和定位,使本地巡视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在发现腐败、作风、纪律和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实现乡村巡视全覆盖是全国人民期盼的大事,各地应该在巡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落实乡村全覆盖巡视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统筹规划,分清轻重缓急,科学设定本省、市、县推进巡视全覆盖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应巡尽巡”。各级纪委要调配人员充实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巡视人才库、党员干部到巡视组挂职锻炼实行轮岗交流等制度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为实现全覆盖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落实巡视全覆盖与推动系统巡察、地方巡察等“条块”相结合,构建巡视巡察一体化格局,切实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同时,要建立巡视组考评制度,把发现问题线索的成案率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强化巡视组争先创优意识,以确保巡视每个乡村的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群众身边无小事。惟有把基层“苍蝇”除尽扫光,让群众享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才会顺民意、聚民心,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推进乡村巡视全覆盖工作只能深入、不能停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巡视工作条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准确把握规律,牢记党的宗旨,以务实担当精神不断推动巡视工作不断取得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成效,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保持一份清醒冷静,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将巡视利剑作用不断深化,释放出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安监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