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疏通农村致富路的“毛细血管”

[ 作者:田小典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5 录入:吴玲香 ]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吉林部分乡村又现行路难:一些已经建好多年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日常养护普遍跟不上,村民望路兴叹,客商望而却步。(半月谈 9月13日)

道路通畅对于农村发展而言,犹如“毛细血管”。如果道路这条“毛细血管”堵塞,则意味着农村致富遇到了障碍。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实行农村道路硬化工程,但是随处可见的坑洼道路却是农村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如今,农村道路梗阻已经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道坎。

表面上看,农村道路建设成效喜人,“村村通”覆盖率极高。就拿东北吉林来讲,截至2016年底,吉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8.6万余公里。“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通屯率达到70%左右。基本上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屯子没有通公路。但是总体数据的背后,却是个体的无奈。对于那些没有通公路的地方,可以说发展滞后也就理所应当了。农村的资源不能转化为资本,农民们生活极不方便,建房等所需物资拉不进去。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引来投资?

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钢筋混凝土的生活,甚至对这样的日子感到了厌倦,向往诗意田园,可是田园的真实状况却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美好。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农村中的农民而言,“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灰”已经成为了常态。而我们在城市里见到了人行道上有块地板砖坏了,拍个照@城管局的微博,不到半天,马上就有人来处理修复。但是,对于农村而言,道路不通是一回事,道路修通了,却无人维护、没钱维护更是农村道路梗阻的原因。

要解决农村道路梗阻问题,需要用下沉思维,城市反哺农村。其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道路的修建标准,避免“短命工程”一再出现。其二,增强农村道路维护力度,建立交通部门、乡镇、村社的联动机制,对农村道路进行维护,延长道路寿命。

道路工程对农村而言,是造血工程,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是通往致富路的“毛细血管”。只有拥有下沉思维,反哺农村,才能够解决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将农村资源转化为资本。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