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因利用职务之便,侵吞专项扶贫款,福建省周宁县李墩镇老区办原主任蒋景怀被开除党籍。因犯贪污罪,周宁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蒋景怀有期徒刑4年2个月,并处罚金60万元,其用于放贷及个人开支的57.5万元造福工程款也被依法追缴。(《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3日)
随着中央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各级财政下拨的脱贫款成为了某些基层干部眼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上前咬一口,有的截流挤占、挪作他用;有的使用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造成“蛀虫”成灾;更有甚者,如同这位镇干部一样,竟然用扶贫款放高利贷,赚取利益。扶贫领域俨然成为了群魔乱舞的舞台。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盯着扶贫款不放?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扶贫资金使用缺乏相应的规范。就如同这起案例中,一位乡镇老区办主任,可以随意支配几十万的扶贫款,甚至拿出去放高利贷,也没有人察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是主因。其二,扶贫对象具有特殊性。扶贫对象之所以需要被扶,就在于他们大多缺乏相应的致富能力,有的是老弱病残,有的是农村中俗称的“老实人”,缺乏话语权,政策理解能力不够,信息获取途径较为被动,对自己的利益受损没有申辩意识。其三,部分基层扶贫干部素质较低。虽然大部分基层扶贫干部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他们仗着了解农村,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在扶贫工作中用自己的一套“小九九”来应对数额庞大的扶贫资金。
对于党和国家而言,脱贫攻坚关系社会“兜底”,关系民生民意,关系最弱势群体的社会满意度,容不得半点含糊,尤其是数额庞大的扶贫资金,那是财政资金,用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资金,是全体纳税人救助贫困户的资金,怎能任由群魔乱舞?要让扶贫资金成为贪腐禁地,首先,应该从监管入手,对每一笔款项,规范使用流程,不留任何监管死角。其次,加大资金使用的阳光透明,经过阳光晾晒,才能够祛除“病菌”。最后,加大违纪违法惩处力度,对那些违纪违法动用扶贫资金的党员干部,施以重拳,让那些违规违纪者的如意算盘落空。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