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多少资源?每笔开支用在了哪里?村集体财产怎么处置?黄州区对137个村(社区)启动“三资”清理工作。15日该区发布的通报显示,截止7月20日,清出村级虚假债务8136.9万元,增加集体资产7483.36万元,查实387笔不合规支出1765.38万元,收回村干部乱开支69.56万元。(2017年8月17日华龙网)
黄州区农村集体经济底子薄,过去“三资”只查不清,存在资产资源使用不公开不透明、集体资产资源被侵占、流失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据统计,2016年,黄州区涉农信访案件中反映资产、资源、资金“三资”问题的占60%以上,成为村级矛盾的焦点。
从黄州区暴露的问题,村集体资产普遍都“家底不清”“监管缺位”的问题,为何会存在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一是现有的制度规定不完善、有缺陷,容易让人钻空子;尽管有村民理财小组、村民民主议事会等制度和规定,但厉害的村主干上任后只要操纵一下村民代表大会,把自己的嫡系人马弄到理财小组组长的位上,以后大笔挥霍起公款来就没有任何的困难了。二是制度的执行程序有漏洞;由于缺少对“三资”问题管理合同等文档的管理规定,村里往往没有明确的主管,更没有明确规定村干部没有将相关的档案移交的法律后果。三是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在“三资”管理工作中,不少乡镇的经管部门流于形式,这样的监管有甚于无。
如何杜绝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乱象?笔者认为:一是切实完善“三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程序上补缺堵漏;二是建立完善的“三资”管理机构,将各村涉及“三资”管理的合同除了由“三资”管理中心负责招投标以外,合同全部收归镇“三资”管理中心保管。甚至可以规定没有在“三资”管理中心备案的无效等等;三是细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切实管好村主任的审批一支笔。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