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美丽乡村呼唤文明村民

[ 作者:廖卫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4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笔者利用暑假期间,邀请了几位外县的大学同学一起到一些乡村小景点旅游。笔者发现,在我们走过的这些乡村中,有的是以古民居为特色的古村落,有的是新规划的移民新村,有的是经过统一装扮过的新村居。据了解,这些村都已被评为“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但笔者也无意间发现,一些村民的不文明行为却与“美丽乡村”称号极不协调。

  在一个古村落里,笔者发现,有四名村民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坐在一幢房屋前一边打牌赌博,一边大声嚷着;在另外一个移民新村子里,笔者发现,一位村妇非常随意地把一大袋生活垃圾扔在了村道上,垃圾散落了一地,使原本比较干净的路面顿时“摸了黑”;笔者还发现,一位村民就在路边的绿化带上,旁若无人地随地小便。

  其实,美丽乡村建设并不仅仅就是房子刷白、庭院披红挂绿、村道硬化、路口安装路灯、摆放几只垃圾箱等“硬件”设施跟上就行了。更为重要的“软件”,也就是村民的文明素养要跟上。试想,一个外村或外地的游客来村里旅游,除了感受美丽乡村的环境美、生态美、房子新、河水清等外,村民的文明素养极为重要。倘若游客看见村民随手乱扔乱倒垃圾、随地小便、光膀子四处乱串,那么,“美丽乡村”称号势必会在游客心目中大打折扣,游客们的游性也会大受影响。长此以往,乡村旅游业也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见,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注重外在环境的整治之外,更应注重村民文明、素养、公德心的培育。

  因此,笔者以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村庄整体布局的合理规划,做到环境整洁、生态完好、河水清澈等,让人感觉到新农村的新、奇、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村民文明素养的培育,通过制订村规民约等途径,教育广大村民自觉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光膀子等不良行为习惯。如此,既做到村庄环境美、生态美、河水美,又做到村民素养高、讲文明、有公德,我们的乡村才无愧于“美丽乡村”的荣誉称号。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宜春日报 2017-07-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