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基层干部的“樵夫哲学”

[ 作者:龚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云山接见了报告团成员,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报告团的讲述,再次感动了无数国人。一个人何以在他逝后数月仍是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何以让全国上下纷纷学习纪念,何以让人们不远千里而来,只为送他最后一程,又何以让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人痛心疾首、以泪悼念。了解廖俊波短暂的一生,答案不言而喻。

大地为证,荣华山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省尾”变“十佳”的奇迹、武夷新区的日新月异、80天建成南平航天馆、69天建成投产闽铝轻量化车厢和物流车项目……一个又一个“俊波速度”见证了廖俊波夙夜在公、实干兴邦的担当情怀。人民为证,园区征地拆迁的零上访、“俊波你好”的对联横批、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垃圾村”变旅游景点……一个又一个鲜活事例彰显着廖俊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镌刻着廖俊波倾其一生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党员领导干部,廖俊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应有本色,诠释了基层干部的“樵夫”哲学,值得每一名基层干部深入体悟。

当基层干部,个中艰辛,诸如樵夫。樵夫干的是体力活,条件艰苦却又收入微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条件艰苦卓绝,某些方面和樵夫有相似之处。舒舒服服的绝不是基层工作,贪图享受更不是基层干部应有的样子。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学廖俊波的“樵夫”品质,知难而不怕难,知苦而不怕苦,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不论被安排在什么岗位上都一如既往干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充分发挥“背起石头上山也要干”的主观能动性,以“山河旧颜改”为己任,而不是当“无功也无过”的“太平官”。

当基层干部,苦中有乐,诸如樵夫。对于樵夫而言,砍樵出售的收入虽然微薄,却是个人劳动所得,且是家庭开销的重要来源,这不失为一种简单的快乐与幸福。同样,苦乐交织是基层工作的写照,“苦”的是党和国家一切事业的根基在基层,一切工作最终的压力传导到基层、最后的执行依靠是基层、最多的矛盾集中在基层,“乐”的是当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对服务满意、对干部满意时,一切付出都变得有价值,一切辛苦都得到了回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学廖俊波的“樵夫”品质,学习他在重重困难面前,把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当成一件美妙的事的从政心态,学习他“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的工作激情,学习他把干“苦差事”当成自我积累的积极乐观,学习他在紧要关头“让我先来”的奉献担当,学习他始终做一名“像阳光一样的干部”,温暖老百姓、鼓舞周围人、照亮一方发展,把“为老百姓干活、为更多人做事”当做快乐。只有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不懈的追求,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方能实现基层干部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方能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

当基层干部,朴实为贵,应学樵夫。樵夫安贫乐道,朴实无华,基层干部最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也应如樵夫一般胸怀“平常心”、内外“接地气”。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当学廖俊波的“樵夫”品质,学习他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牢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权力观,甘于清贫,严于律己,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腐蚀,管好、教育好家人及身边人;学习他心系群众,为官而不忘本,永葆一颗甘为人民“砍樵”的赤子之心;学习他“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优良作风,对待工作勤恳务实、孜孜不倦,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上始终保持停不得、等不得、靠不得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以身作则带好一个班子,影响一批干部;学习他“赚钱的事让农民来,不赚钱的由我们做”的政绩观,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以心换心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追随。

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精神留了下来。感动之余,行动更加重要。用好廖俊波这面镜子,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崇高精神品质,领悟其为官处世的“樵夫”哲学并化为具体行动,如此,更多廖俊波式的干部定会涌现。

(作者单位:中共易门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