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茉莉之乡的垃圾分类经值得借鉴

[ 作者:张绪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8 录入:19 ]

垃圾变成资源,茉莉花田的香味越来越浓。据媒体报道,17年来,垃圾分类在“中国茉莉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持续推进。如今,这个西部小城垃圾分类覆盖面达70%以上,垃圾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

垃圾分类是一个流行的环保话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不仅牵涉垃圾绿色无害化生态处理以达到环保目的,而且更是一种科学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和践行。但在现实中,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在一些地方还没有落到实处,无论是个人的认知、习惯、责任感,企业的回收、利用、产业化,还是政府的投入、管理等,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垃圾分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三点:

一是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公众还不大能接受,因而就不能形成一种自觉,这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内化素质,外化习惯,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意识;

二是垃圾处理设施不到位,分类收集容器、分类存储点投放点不足,分类自然难以开展;

三是虽然在源头上倡导分类,中间运输、终端处理却没有分类,如垃圾车一来,分好类的垃圾又一股脑地混装在一起,给群众造成了“分了白分”的不好影响。

“茉莉之乡”推动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正是抓住了这三个方面,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政府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譬如针对市民新习惯、新素养没形成,县里便组织关键人员和骨干力量培训,再由他们回去组织延伸培训、内化素质,同时以骨干力量上门督促与奖励相结合,外化习惯。

譬如针对源头分类却又混合运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该县克服困难,保障了源头分拣、中间运输、终端处理的全过程分类。更值得一提的是,县里还完善了长效机制,协调推进,推广新技术新理念,让垃圾变废为宝。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当前很多地区都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实行科学的分类处理,达到最大程度的无害化,既可以消除生活垃圾围城、围村、围民问题,又能解决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消化问题。当然,唯有“分类”而治而且治理管理到位,“垃圾分类”才会成为现实。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随着城市规模日趋扩大,人口日益增多,城市里的大量垃圾不可避免,如何实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各行其道”,进而“变废为宝”,这才是时代课题。“中国茉莉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将看似烦琐的垃圾分类做成了可借鉴的模板,使垃圾变成自然资源,让“茉莉花田的香味越来越浓”,的确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乡镇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