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市警方微博“邵阳公安”12日发布了一条“警情通报”,称6月11日午后,新邵县大新镇发生一起聚众斗殴案,致1人死亡。死者张某平系大新镇原田冲村的村支书,在田冲村与烟竹凼村合并为烟竹新村后落选;因阻止烟竹新村旧村部改造,被新村支书刘某光纠集张某华、肖某林等人殴打,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6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村支书,落选,旧村改造,死亡,这些博人眼球的词汇堆积在一起,拼凑出一个简单而又可怕的现实:因为“一些人”或是“一群人”的原因,当前不少乡村正不断经历阵痛,各种利益主体冲突不断,各种民生问题频频发生。显然,因为这“一些人”“一群人”的存在,导致乡村“黑恶势力”横行,朴素的乡风民俗败坏之际,也让基层政治生态形势变得愈加严峻。
基层组织黑社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中组部曾印发《关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特别要集中力量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案件”,乡村黑恶势力已然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挑上台面的基层组织黑社会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冲突和民愤时有发生。
乡村一级的村民自治制度,给了民众管理的自主权,但也因为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在选举、集体资产使用等问题上经常引发冲突。一些势力较大的家族借助各种手段笼络人心,逐渐掌握了乡村的管理权,这边给恶势力的横行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当前美丽乡村的建设正不断推进,但建设的重点依然是发展经济,而在加强“人”的建设上,相关举措疲软无力,相比于发展经济,法制教育和文化宣传等方面也需及时跟上,否则,便会导致乡村畸形发展。
重新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党建这项短板亟需补齐。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广阔背景下,从严治党要向最基层延伸,乡村一级,就是这“最基层”的重点。只有筑劳党建围墙,强化对基层政治环境的掌握,才能避免各种歪风邪气的发生。有“黑恶势力”的存在,就必然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势力。通过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凝聚人心,体察民情,汇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人心,如此以来,黑恶势力的生存空间才会萎缩。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花园南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