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县围绕“神州人文圣地,三湘休闲乐园”主题,实施“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发展战略,通过全域谋划、规划引领、项目推进、配套完善、节会带动、宣传促销、品牌创建、市场监管、共建共享等举措,全力建设精美莲乡,实现了全域旅游的良好开局。2013年成功创建为省旅游强县;2014年评为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72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2亿。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全力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人文旅游、生态旅游”特色品牌,全面提升了县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一,注重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建设。编制出台《湘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年)》,找准“水墨湖湘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以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突破口,加快旅游景点、商品和市场开发,推进旅游品牌、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力实施路网“点通计划”,完成韶茶干线等县内联通主干道和武广连接线等联接县外主干道建设,实现了县内公共交通与景区交通、慢行交通无缝衔接,形成了“对外高速畅通、对内便捷互达、景区安全通畅、衔接便利高效”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同时,不断完善旅游公共配套场所,安装旅游地图、道路指示等标识牌,完善景区游客中心、游道、停车场等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
第二,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名人故居、文化遗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保护名人名居等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工作的重心。我县先后成立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坚持文物保护和利用并举,严格实施文物保护“五纳入”制度,投入1300余万元完成对彭德怀故居、周小舟故居等8处故居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为我县发展民俗文化、爱国主义等主题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根据游客需求,充分挖掘我县白石文化、湖湘文化、湘莲文化、非遗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拓展开发旅游重点项目,成功打造了花石赏荷之旅、探寻白石故里一日游等多条精品路线,盘活了县域旅游存量资产,推动了全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注重旅游行业的规范与指导。无序的旅游管理秩序历来只会结出旅游业衰败的恶果。我县历来重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对全县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实行标准化指导,实现星级宾馆提质升级,指导创建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创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5个,全面推动旅游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
第四,注重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共生。为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我县于2016年成立了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全面实施“旅游+”战略,通过对接交流、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和整合了旅游资源。推进“旅游+新型工业”,发展工业旅游,重点规划建设集“槟榔文化博物馆、槟榔公园、商务会展”于一体的槟榔文化城项目。推进“旅游+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梅林美丽乡村、花石湘莲特色小镇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力争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推进“旅游+文化教育”,加快推进名人名居保护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彭总故里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齐白石故居创建3A级景区工作。结合学生户外学习实践活动,推出研学、体验、参观项目,打造“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基地。
第五,注重旅游项目的包装与推介。我县立足于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精心包装、策划了一批旅游品牌和载体,比如春季石鼓油菜花节、乌石采茶节,夏季花石赏荷节,秋季乌石红色旅游节,冬季云湖采橙节,以及白石文艺创作、户外骑行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以特色景观、传统文化、趣味运动、休闲体验吸引县内外游客。今年我县借石鼓旅游节会之机,启动湘潭县、湘乡市和双峰县的旅游合作项目,推动“湘军文化旅游圈”跨区域合作,实现全域旅游的共建共享。同时,坚持多措并举的宣传方式,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省内外旅游商品博览会,印制《湘潭县旅游手册》等宣传产品,拍摄《江边有个湘潭县》等宣传片,举办有关旅游景点故事传说、旅游形象大使等主题活动和旅游商品展销会、“中国·湘潭湘莲文化节”等节会,全方位、多视点向外界推介文化旅游资源和县域形象。
通讯地址:湘潭县大鹏路县政府大院四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