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的人都认为: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政府与村民之间纽带联系越来越松散了,认为有个别的村民甚至可以与政府“老死不相往来”。其实不然,任何一个群体(含村民)都脱离不了与政府的联系,如各项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公益事业的实施、防汛抗洪、森林防火等政府与村民都是息息相关。然而,很多时候任你乡镇乡镇政府怎么努力、着急,很多村民都是充当“看客”不会与你互动。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一些现象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有一个3000人口的村庄,90%以上的农房都建于严重老化的中型水库的主干渠之下,就如村庄头上“悬着一把刀”,如遇大洪水一旦出现决口或溃堤那该村的村民将遭受“灭顶”之灾。政府为确保村民的安全,耗资了500多万元开凿了一条遂道避开了村庄。但在开凿遂道的过程中因放炮对附近的农房多少造成了些影响,有的窗户碎了点玻璃;有的墙壁开了点小缝;有的掉了两片瓦,爆破公司也通过了充分论证才敢放的炮。然而这“受损”的10来户村民都是“狮子大开口”:要么要求把房子拆了建新房;要么就要十万、八万的赔偿,无论你怎么做他们的工作都不让步。他们认为:水渠改道受益的不是他们,因为他们住在渠道之上,即便垮坝也不关他们的事,现在自己的房屋受到了损失,理所当然要得到赔偿,而且要高价陪(好不容易有人撞到了自己头上)。在乡村建设的各种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中,凡涉及到农户个人利益时,就有不少的村民跳出来漫天要价。
我们不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信息:在防洪抗灾中,有多少的乡村干部在挑灯护堤“喂蚊子”,群众表现出的却是事不关已,有个别群众甚至是在抗洪设备途经农田时损坏了一根葱蒜,也会跳出来拦住去路漫天要价赔损失。在森林防火中,乡镇干部经常在宣讲严禁野外用火,但还是有不少人在烧田埂、焚烧桔杆。一旦有了森林火险,乡镇干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声令下赶赴现场扑救。这个时候农民群众要么在忙于自家事情,要么窝在家中看电视,或者一堆人围在一起打牌、聊天,面对自家门口的山上起了火跟本无动于衷,有的还在反问你一句:“都烧了这么久了,你们领导干部怎么现在才来?”扑火的干部渴了到他们家中讨口水喝,还爱理不理的。
各类的换届选举都要各户各村民共同参与的事,然而,选民往往是自家(家族)有候选人的就会热心不过,没有候选人的就会敷衍了事,有的要求工作人员帮他填写就是,选谁都无所谓,或者问你填写一张选票可得什么好处?各项惠民政策应该来说是农民最支持、最上心的事吧?其实也不尽然,在农村几乎每户都有农业补贴,农民对其政策也是知之甚少,新农保的参保率多数是在90%左右,新农合的参合率也只有80%多。
如果说村里要组织召开一个村民会议或选民的选举大会,很难召集齐人的,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买一送一,买大送小,先送后买的一些产品推销,不少村的群众是倾巢而出聚到了一起。
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这些年来农民群众的那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观念正慢慢地淡化,一种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呈上升趋势,政府与群众之间凝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纽带关系正在淡化,乡镇政府想让村民做的,村民不积极参与和支持;乡镇政府不想让村民做的,村民却是激情满怀。乡村在治理过程中许多时候呈现出的都是冷热失衡。
原因分析
一、政府减少了对农民的约束,农民对政府的要求和任意性越来越彰显。自从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政府几乎失去了对农民的约束,他们却对政府的要求更高,如要求公务员在执法过程中要进行全程纪实和接受全程监督。他们的任意性也在加强,就来信访来说吧,古代也有信访,只是信访成本非常高,上访告状之人无论成功与否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理上访、闹访或者为一点小事上访的人几乎没有,只是实在冤屈太大才上访告状。解放初期上访的人也很少,因为那时候的大集体化对农民群众的约束是很大的。然而,近年来我国上访大潮高居不下,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有真正的冤屈和合理的诉求,他们是缘于信访制度的属地管理原则,有些地方官员怕丢“帽子”和对“一把手”的推崇,追求少投入高回报。由于他们的从利心理,他们把原则和法律政策置若罔闻,而是一味的信奉“哭、闹”,而基层政府面对他们的这种“哭、闹”也很少有好的措施,倒是怕他们“哭、闹”得更大,往往会给这些人一些好处,然而他们尝到甜头后会更大胆的“哭、闹”,于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各种惠民措施来得太快,让农民群众思想有些错位。农业税说取消就取消,种粮还有补贴,接着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接踵而来,让农民群众喜出望外也难以置信,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思想错位:有些不积极主动支持政府的人还得到了好处。如农业税取消了,一些“老赖”的尾欠也随之一笔勾销,这让历来积极主动上缴的感觉不公。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了,于是不少的人在想:是不是以前的违法生育就不会交纳社会抚养费了?农村低保的迅速扩面,部分条件较好的村民也纳入了低保,让不少的农民群众以为是“全民低保”了,大家都争着嚷着要吃低保。倒是新农保、新农合基层政府为提高参保、合率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可还是有少部分人不支持,他们认为自己拿钱给别人花,或是认为自己没得到好处却“养肥”了医院。许多偏避农村的村民,他们的思想比较封闭,一旦形成的思维十匹马也拉为回来的,乡村工作人在执行任务和落实政策时很难与他们形成互动的。
三、部分乡村干部急功近利、作风不实,让农民群众不愿与政府互动。在乡村干部中,有部分人的心里只有自己升迁和荣辱没有老百姓,或者是慵政、懒政,对政策不愿钻研吃不透精神。面对上面接踵而来的一些惠民政策,有部分乡村干部吃不透精神,怕解释不了增加麻烦,宁愿不作宣传或谎报没有符合条件的对象;现在全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精准扶贫也是一样,他们把中央的政策曲解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脱贫,尽快达到预期功效,因此在精准认贫时,把真正贫困脱贫能力差的人放到一边不管,把条件稍好有脱贫能力的人群纳入到了精准扶贫对象,或者根本不进村入户搞调查在家闭门造车,许多群众都不信服;在深入群众大走访中,有部分干部不是积极主动地帮群众解决所反映的诉求,而是一味的要求群众在民意调查时把分数打高些,群众算是口头答应了,但在实际中他们会这么做吗?还有一些干部群众来找他办事时,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在你执行工作任务和落实方针政策时群众会对你上心吗?
意见建议
一、教育、宣传、引导好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俗话说,观念决定行动。要让群众互动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群众观念。1、教育好。就是从小孩的教育就抓起,人的一生中在学校受教育时各种思想、观念容易接受,所形成的一些观念也是非常深刻、影响长远,可以汲取几千年文化的语文课程要在课堂上增加课时,在考试上增加分值。2、宣传好。不少的人捐款村里的公益事业;年青人捐款办敬老餐、走访老人等开展各种敬老、助老、爱老活动;老年人发挥余热为村民做好事等事迹作为正能量都要积极地宣传引导。针对多数农民与外界接触少喜欢看电视,就要多播放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益智类的正能量节目,不要一打开电台不是打打杀杀就是勾心斗角的宫剧。3、发挥好。要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颗钉子,要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考核,把考核标准进行量化、细化,做到科学合理化考核,让党员在农民群众中充分发挥标杆作用;让党员们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得出来。4、不少的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都比较固守、狭隘,但只要你把它打开了能走进支,他们就会十分的信服你。因此,要多与他们交心,引导好他们,那怕只是影响了一小点也不枉你的费心。
二、实现城乡人才互动,让乡贤、民间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农村的发展空间就是那么大,不足以让所有的农民都走上富裕。因此许多农村年青人向往城市,想到城里去闯一闯,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和帮扶;城里有热爱农村的人也可以自由进入农村发展,他们对农业的发展更专业化、规模化,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工作强度,也许他们就是所谓的新型农民。还有一些地方不少的成功人士或国家工作人员退休后回到老家居住,构成了所谓的新“乡贤”,新型农民、新乡贤他们代表了一定的先进文化思想,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在农村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凝心聚力的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一些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效果明显,应予以发挥和引导。如老年协会、治安联防队、红白喜事理事会、XX公益事业筹备委员会等等,在许多时候,政府不便出面的他们可以出面;政府不好做的事他们可以做好;政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事,他们通过简易程序很快就可以办好。他们在平时为政府做了大量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部分群众的仇官心里,在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起到一定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型农民、新乡贤和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专长,让他们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更好地实现乡村与群众的互动。
三、强化干部作风,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连续性和可行性调研。乡村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其在群众中的形象,进而直接导致群众对乡村各项工作的参与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的作风管理,增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往绝大多数的公共资源都是往城市倾斜,如道路建设,在城市都是用国家的钱挖了修、修了挖,而在农村要硬化一条水泥路需村民集资。农民群众自我感觉低人一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要让他们看到国家的政策有奔头。加强调研,农民想做什么,不愿做什么,最好还是农民群众说了算,各项政策的制订或修改应在充分调研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如新农合筹资,个人部份几乎年年都在加,由最初的10、20元到今年已达150元。开始群众负担不大,到现在可以说是许多家庭负担不起,如不少的“空心村”,多数村民都是祖孙三代在一个家庭,一般至少都有8、9人,家里都是留下爷孙平时在家的各种筹资基本上都是由老人支付,9人就要缴纳1350元,老人不易。因此,有些乡镇农合的参合率不同程度有下降趋势。在低保工作中,一个村非常贫困的家庭就是那几户,然而有些地方指标却“很多”,大家都为了争指标勾心斗角、相互猜忌反而造成了群众离心离德。农业税减免、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都应不能让“老赖”有可乘之机。要让乡村在各项工作的执行和政策的落实中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冈清气正的环境,村民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作者单位:湖南省嘉禾县袁家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