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百姓离不了村干部,又不喜欢村干部,很多事靠村干部办,但村干部办事常常走样。
2、村干部最了解老百姓的诉求,但也知道老百姓的软肋,很多事成也干部,败也干部。
3、不少村干部对这个所谓的“官”看不上眼,但又舍不得丢,微弱的待遇使他们既没有尊严,而在某些方面又有些许实惠(工资、待遇低,养不了家,但也有很多优先和小便宜可占)。
4、很多时候村干部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既不想得罪乡里,又不愿惹恼了乡邻;既担心政策缺失,又害怕政策具体。
5、长期在矛盾中徘徊生存。现有的干部选拔体制使他们看不到前途,现有的用人机制又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多年来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缺乏,又使他们安心工作的动力欠缺。忙碌、被动、应付、委屈、受气是大多数村组干部的现状。
6、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讲你的、我做我的”问题的原因很多,但责任在上级,不在基层。文件下发的多了,出台的政策多了,领导讲话多了,县乡要求多了,甚至一些要求极不靠谱,基层实在落实不了,上级又要追纠责任,万般无奈的村组干部不得不苦苦地去寻找对策。“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线太多,针眼太小,容不了那么多线,很多线就顾不上要了。如禁止焚烧秸杆,上面只是要禁止,又不给秸杆指明出路,老百姓认为秸杆没用,还耽误、影响种地,卖了不值钱,做饲料青储代价高,掩埋做肥料代价太大,最终还是偷偷摸摸地烧了。下来督查的干部,怕受处分,怕承担责任,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看到了装作没看见,甚至替焚烧者说话、遮掩。
作者单位:三门峡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