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松:黔西南州“五共工作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 作者:何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03 录入:实习编辑 ]

一、“五共工作法”重要意义及时代背景

黔西南州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兆头,各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团结协作,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社会经济奋发赶超,取得了可歌可喜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全州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注入新动力,州委书记张政等一行人,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召开村组及群众会,在为农户解决困难谋发展的过程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既能让干部群众认可,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工作法,解决扶贫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即为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五共工作法”。在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中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今年初三,张政书记一行,来到兴仁县的鲁础营回族乡民族村,召集村组干部及群众,对本村近期及远期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讨论,经过大家共同商量,形成统一意见,为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倍增计

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民族村通过召集本村外出打工青年,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建起了兴仁县首家村级制衣厂、为当地农户就近打工就近就业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并在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深得州县领导的高度好评。在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中,如何真正发挥脱贫对象在脱贫致富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谋发展、盼发展的内在动力,黔西南州改变过去工作安排压任务的做法,通过采取和群众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五共工作法”流程,自下而上征求群众的发展意愿和办法,使干部与群众结成一条心,共同商量,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担待,变“让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唤醒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意识,凸显了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中群众的主体地位。为进一步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决策提供参考,兴仁县委党校课题组,对“五共工作法”流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二、“五共工作法”的辩证关系

“五共工作法”中的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是互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互为支撑。共商就是注重倾听民意,吸纳民愿,同群众一道商量发展规划,是“五共工作法”的基础,没有共商,就不可能有共识;共识,就是在共商的基础上,与群众达成一致意见和发展思路,

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群众的充分支持和拥护,并能有效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共建的基础;共建,就是让群众自己的意愿变成规划之后,一同建设美好家园,这是“五共工作法”取得突破口的关键,共商共识都为共建服务;共享,就是通过共建,让大家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实现“踏踏实实和老百姓过日子,和老百姓过踏踏实实的日子”的美好愿望,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产力,为群众搞好服务,这是全党人民工作的最终目标。“五共工作法”的各个流程,不能孤立存在,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激起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前不少的基层工作,由于透明度不够高,群众知晓率低,理解不到位,显得很被动,群众很不支持,基层干部工作中显得很吃力。不能正确运用“五共工作法”或直接不用“五共工作法”,我们在实际基层工作中,很难把工作做好。如我们在实施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时,原则上群众要求必需投工投劳,政府无偿提供水泥砂子,这是原则问题。但有的村,由于组织施工的基层干部,没有与群众达成共识,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用好“五共工作法”,群众感觉到修路是政府或施工方的事,总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给予支持。

三、“五共工作法”在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五共工作法”,在黔西南的不少地方扎地生根,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快马加鞭,但少数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落实“五共工作法”,使得工作显得很被动,不能真正把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出来,针对以上等原因,对“五共工作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一)群众共商的知晓率低,参与共商的人少,不能真正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共商体现在利益群体为完成某项任务或决定而进行商量认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组织者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由于其它原因,并没有把所有的利益群体召集在一起商量,造成部分人员误解,在实际工作中起负面影响,使其后续工作干的干,看的看,而且矛盾不断,共商难达成共识。

(二)为达成共识的方法简单化,使其部分事议达成共识有难度。

基层工作,面对的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他们对任何事情的判断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组织者立足要高,政策性强,具有一户一策或一人一策的工作方法去面对和说服。如:某村要修一条通组路,针对同一个组,如按享受路程的长短进行分配任务,则有农户感觉不合理,每户的人口数有多有

少,每户人口数不一致,而且有的在组有房,而人在外面打工,一年也不一定回家,在修路出钱或出劳动力上就有分歧,这就要求我们组织者要有方法。

(三) “五共工作法”在运用中,共建制度不完善,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高。

共建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比如需要出工,如何计算工天,涉及年龄大小、男女人劳动力是否平等;需要投入资金,按在家人口计算还是以户计算等。

(四)共担认识上有偏差,建好了我们如何去维护,如何去做大做强,如何去经营管理和应对相应的风险等,没有细化,在共担中会产生矛盾。

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民族村,通过“五共工作法”召集本村在外出务工青年,以入股的方式,形成共识,建起了制衣厂,实实在在为当地做了一件大事好事,可解决20人的劳动就业,使村民长期外出外省打工不方便照看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变,但工厂建起来了,如何保证工厂运转,各股东的收入分配没有得到合理化的解决等,使其制衣厂运转艰难,显得有些被动。

(五)共享和共建投入不成比例,使其在共享过程中产生矛盾

在共建的过程中,如何建?投入多少需要细化,但建好后,由于在建前对共享估计不足或没细化,在共享中,会产生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如:某村通过“五共工作法”积极修建了通组路,但后来个别人看到了新的商机,利用通组路,建起了砂石厂,在砂石厂效益还不明显时无人干涉,后期群众看到了砂石厂效益甚好,个别人就召集更多的人堵路,制造矛盾,不让其砂石厂开采。原因有:一是修路前砂石厂对组路无任何投入;二是无偿出地修路的农户也有意见,感觉无偿出地修好路为别人办砂石厂,内心无法平衡。无论砂石厂如何让步,总有人不支持砂石厂生产。

四、“五共工作法”在运用中的主要做法

(一)“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前提是需要在公开透明、以公平公正为平台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前提是要在公开透明、公平正义下运用。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目的是让我们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朝,让我们的基层工作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让群众自己作主,自己当家,让基层工作长期由被动去做,而无法做好,转向主动接受主动去做,自己当家自己作主,干部结合相关政策去引导、去宣传,引起群众内心的变化,让群众主动接受,用外因来引导,让内因发生变化。要让群众的积极性高涨,要让内因充

分调动,就要将我们的想法、做法公开透明、体现公平正义。如某乡镇,为了突出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规模、上档次,获得上层领导的认可,要求在该乡镇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地上全部种辣椒,从每家每户做工作,到村开组民会议,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农户对自己的地很了解,能种什么不能什么,什么效益好,群众是很了解的。因此我们的决策如不实际,不能真正体现群众利益,没有公平所言,最终必将失败。

(二)“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

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五共工作法”的各个环节,需要我们完善相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如共商,哪些人组合在一起共商,这必然是所涉项目计划利益群体,在共建、共担、共享的过程中,都要有可操作的制度作保障,如何建?如何投资或投劳?都要将细化到人或户,要让80%以上的人赞成支持;建好后如管护?按户还是按现有人,共建中的风险如何承担?共享如何享?产生的效益如何分成?建好后在运转的过程中,需不需要再出资维护,共享范围如何定?所有这些都要进行周密的规范,需要有制度进行保障。某村群众,农户长期饮水困难,多年以来一直得不到政府解决,农户自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并出资,将水从10多公里的地

方引到每家每户,农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无比的激动,解决了世代靠担水度日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此项目需要维护,由于路径长,水管都是埋在地里的,一是偶尔有人为破坏;二是因发生地质灾害,总会有水管被拉断;三是冬天因凝冻天气水管被冻坏,这样那样的破坏,前期有人管,后期慢慢的就无人问津了,水管彻底瘫痪,农户又开始担水过日子了。如果前期明确专人管理,每户按用水量收取一定的管理费进行维护,水管难道还会瘫痪吗?

(三)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同样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目的在于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但共识的群体,不是人人的素质都相当,不是每个人在共享中都能体现公平,想法不同,做法就有差距。我们必需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争得主动权,然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达成共识。作为现阶段的基层干部,面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衷心佩服成果来不易。“五共工作法”在基层运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出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素质的高低,运用好“五共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事倍功办的作用。

(四)“五共工作法” 的运用是建立在利益群体基础上的。

要制定一份计划,要完成一项工程,我们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利益群体干事创业的激情,激活更多资源参与社会建设。如果我们招来的是与工程或项目无关的人,不是受益群众,一是他不会服从管理;二是他没有心思把事情干好甚至不干,适得其反。

五、“五共工作法”取得的成效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一是民主决策的需要;二是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需要;三是责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并得到干部群众认可。“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在全州遍地开花,收到了可喜的成绩。举例如下:

如: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预计完成政策内易地扶贫搬迁22万人。2016年,预计完成搬迁脱贫69613人。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开局决战决胜,顺利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州委、州政府科学分析形势, 深入把握州情实际,坚持以“五共”( 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工作流程法为统领,坚持群众主体,落实“压改征”(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压任务的方式为“两征”,即征求老百姓的发展建议和征集老百姓的思路、意愿、计划),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倍增计划的实施,为全面完成搬迁脱贫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五共工作法”使利益群体稳得住,有收入,增强共建信心。

又如:兴仁县巴铃镇战马田村通过“五共工作法”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

巴铃镇战马田村,距县城2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巴铃10公里,是兴仁县2016年整村脱贫的贫困村之一。全村545户,2671人,党员31人,耕地面积3670亩,主要以种植苡仁米、玉米、烤烟为主,属典型的贫困农业村。由于基础设施长期相对落后,农户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兴仁县委党校及巴铃政府在脱贫攻坚中,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全村103户贫困户,加快了脱贫步伐,农户在脱贫进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及外部的帮助,激发了农户脱贫致富内在的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战马田村软口河组袁德荣一家六口人,全部收入仅靠种植2亩稻田和8亩土地的庄稼,一直处于贫困线下,在村支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启发下,他认真学习生猪养殖技术,由县党校帮扶单位带他到专门的生猪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并为他算了一笔收入账,激起袁德荣内心的变化,再加之,答应给他5000元滚动资金,袁德荣下定决心,养好猪,多养猪,并随时到其它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在村里向有经验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袁德荣从不养猪到养好猪到多养猪,目前生猪已养到六头,头头膘肥体壮。袁德荣家由如何脱贫,经过相关单位的引导,在短时间的努力下实现了小康梦。

该村像袁德荣这样的人家还不少,在全村脱贫过程中,镇村及帮扶单位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每户贫困户都各有自己的脱贫载体及措施。养殖大户杨少军,全家五口人,由于地少人多,收入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通过“五共工作法”在该村的运用,今年上半年他出售了养殖的6头牛,收入了4万余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贫困户脱贫了,他们内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建房、修路、买家俱等成了他日日盼望的事,袁德荣等一行自动组织村民协调资金和土地,打通了通往家门口的串户路200余米,使养殖所需的粮食、饲料等原材料和饲养的生猪运进运出不再受到交通不便的限制。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修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养殖场,办理并完善好相关的手续,走上科学化养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在了解到贫困农户的发展愿望及需求后,镇村两级干部,扶贫单位通过“五共工作法”及时帮扶到位,通过上下协调,到位资金5万余元,协调企业支援挖掘机械帮助开挖软口河组生产路近2公里;协调县“一事一议”项目修建4公里通组水泥路;协调项目资金40余万元,利用农闲时间建成软口河坝子引水沟渠1500米,全组贫困农户及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务工增加收入人均达1000余元;协调资金6万元,安排五个大棚蔬菜示范种植带动发展项目,陈庆文、杨国玉等农户的独脚莲药材栽培得到了落实。

软口河组是战马田村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典型性的组之一,战马田村在镇、村及帮扶单位通过“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农户干事创业的激情,贫困农户及群众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项目的覆盖下,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井喷似的暴发出来。全村103户贫困农户及群众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战一组、战二组生产路正在开挖,大硝洞溶洞及附近天坑的旅游开发正在以乡村旅游公司托管经营的方式进行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意愿逐渐实现。

六、“五共工作法”运用的经验启示

“五共工作法”的运用和提炼,是黔西南人民的大智慧体现,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武器,号召更多的领导干部,利用“五共工作法”,唤醒和激励更多的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早日实现中国梦。通过探索实践,“五共工作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五共工作法”的前提必须是科学决策,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共工作法”的目的是激发更多的群众干事创业,我们干事创业所要做的事,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科学,要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子孙后代。

二是“五共工作法”运用之前,必须加强政策、法律等相关政策宣传,对在共商过程中产生的不科学或不符合党的相关政策的,要及时给予解释,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答。

三是“五共工作法”的运用,体现了在干部群众中充分发扬民主,但在执行民主的同时,不能违反党的法律法规,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专政。

四是“五共工作法”的运用,还需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有的人干事急功近利,只重一时,不考虑长远,把后患留给后面干事的人,必需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对共商人员到位情况、政策宣传情况、达成共识的科学性等进行考核,保证“五共工作法”的广泛运用和推广。

作者单位:兴仁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