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进:优化乡村治理的三个关键

[ 作者:李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0 录入:王惠敏 ]

乡村美、百姓富、国家强、民族兴、社会稳。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攻克的难题,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进程中的短板。补齐农村短板、优化治理体系,必须弹好优化治理“三部曲”。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好支部的标准在哪里?在群众的口碑里、发展的成效里、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要提升一个党支部带领群众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关键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鲜明特征。需要认真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进党员思想教育的常态化。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一些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宽松软、不严不实等问题;要保证学习效果明显、收到实效,需要解决“两学一做”是什么、怎么学、如何做、做的好”的问题。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建立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经常性教育为基本依托,突出主题学、带着问题学。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优化乡村治理就像一辆行驶中的火车,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就是火车头,决定着火车行驶的方向、目标和快慢。人民群众就是车轮子,只有在火车头的带动下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所以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实施乡村治理关键中的关键。如今的农村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缺乏年轻有为、愿意做群众工作的人。每到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时,在选人用人上就显得捉襟见肘。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这需要在制度层面、政策措施、鼓励保障、农村建设、舆论引导上多管齐下,营造农村大有可为、有为有位、建功立业的舆论氛围,加以政策的强力引导、保障措施的倾力支持、基层建设的迅速跟上。人才就愿意流向基层、扎根农村、繁荣农村、发展农村。同时,通过“村支两委+乡贤会”的形式,吸引外出人才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中来,通过他们的出谋划策、进言献智、投资兴业、对外推介等形式。有利破解乡村治理中人财物紧缺的问题,切实将浓浓的乡愁转变为推动发展的生产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吹”。要提升基层党组织话语权和公信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成为必然选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从建立机制、配强班子、发动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政策扶持、量化考核等方面入手,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开创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突破,进一步夯实基层政权基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论坛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