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胡艳华:农机购置补贴研究

[ 作者:胡艳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08 录入:吴玲香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逐渐走向机械化、科学化的道路。然而,我国农业受传统发展模式的长期影响,其生产水平与质量落后于发达国家生产水平的状况,且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与层次亦低于发达国家,这就表明我国相关部需及时出台与捉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的政策,如建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制等,从而引导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与合理化。除此之外,我国各省市的地方政府也需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接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制的目标与要求,以便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进程

上世纪末,我国政府部门开始始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措施,并于2003年起引入西方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与政策。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其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① 农业现代化需以高经济水平为前提,政府部门发布促进农业发展的公告为辅助条件,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与推动力度。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呈现高速前进的状态,这种经济模式为我国不断捉高财政收入捉供了良好平台,这就表明我国拥有支持、鼓励农业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 随着我国广大农民现代意识的增强,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受我国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已经具备对农业机械化实施财政补贴的资本与能力。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农业开始始进入现代化生产的轨道,但其机械化程度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此外,我国农业还面临传统生产模式制约的现象,部分地区拘泥于传统的手工耕种方式,尚未接受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相关部门需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开展相应改革活动,带领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促使社会承担起带动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责任。

降此之外,农业机械化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缺失的现象,这就需要农业监管部门深入完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只需与管理体制。同时,由于我国类似于红薯类的农作物种植、收割末采用机械化设备水稻类农作物正处于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的瓶颈时期,因此,我国财政部门需下达多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从而提升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由于我国属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共同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受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影响,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改革局面。

为带领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现代化、机械化领域,我国国家、社会与公众需共同承担起发展农业的重担,这就要求国家增加对农业机械购置、农民土地耕种等方面的补贴数量,例如合理调整现有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措施,明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收益群体与农机种类,从而在引导农民接受现代化农耕思维的基础上,树立自身购置农业机械的主人翁地位。

除此之外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需标明补贴目录,并将该目录作为指导农业机械化进度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农业机械购置补帖发放阶段,国家不再采用将补贴直接发放给机械设备厂家的方式,而是将补贴直接送至农民群众的受众,从而实现农民群众直接收益。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从未减弱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力度,且在近年来来逐渐加大对农业实现机械化与现代化的重视力度。随着我们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完善了农业创新体制。

因此,我国农业的综合水平、生产能力、根本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财政总收人的增加,为国家采取支持、鼓励农业发展的制度提供了物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水平与应用效果,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所采用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具有稳定性、补偿性、维持性等特点,这就表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能够充分激发农民农耕的潜力与积极性。

受各地区经济背景差异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层次有所差异,因此,我国各地级政府部门 需及时掌握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明确补贴金额与补贴条款,从而实现财政拨救的合理性与科学件。

结语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处于变革时期的关键阶段,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实践层次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速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需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国内、国际竞争力。而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显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践效果良好,这就表明我国需继续重视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现实意义,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